董狐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能受到孔子的赞扬?

杜甫的《写怀》一诗有这样的诗句:“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而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则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这两位著名的文人的诗里都提到一个典故--董狐笔。

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典故呢?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荒淫暴虐,穷奢极欲,“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备,使妇人载以过朝”。而晋国国相赵盾看到晋灵公倒行逆施,十分担心国家的前途,数次冒死“骤谏”。晋灵公不但不听,反派人暗杀赵盾,未遂,又假意设宴招待赵盾,伏甲欲杀之,又被赵盾侍从提弥明识破,拚死突围而出。赵盾被逼得走投无路,最后逃亡。不久,晋灵公被赵穿在桃园杀死。赵盾获知后迅速赶回都城,再次执掌政权。晋国史官董狐却在史书上写:“赵盾弑其君”,还在朝廷上公布。赵盾分辩:“不对,这不是我的过错。”董狐却说:“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赵盾听了悲叹不已,只好认账。孔子评论:“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即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自此,后世就将董狐当作秉公执法、直言书法的良史,赞扬他“直笔写史”的精神。

要知道,当时的赵氏家族可谓权倾朝野,赵盾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小小史官董狐能有如此胆识去指责赵盾,着实令人佩服。

更何况,朝堂之上像董狐这种,看不惯就说出来,实事求是的人,一身正气,十分稀有。

那么是不是赵盾就不敢处置董狐呢?赵盾是不是受到什么影响呢?

实际上,赵盾没有处置董狐,确实受到一个人的影响,这个人就是和他一起长大的韩厥,此人也是一个正义凛然的人。

原来,这个韩厥还是曲沃恒叔的后代,晋文公时期家道中落,韩氏一族就只剩下韩厥了。

晋文公尽管对韩厥的先辈们拥护晋惠公不满,但还是将韩厥分配给赵衰抚养,让他好好长大成人。

于是,韩厥和赵盾几兄弟从小一起长大,最后也是被赵盾提拔成为三军司马的。不过,虽然赵盾以及赵氏对他恩重如山,他还是军法处置了赵盾手下的一个亲信。在往后的执政过程中,韩厥不争夺权力,安份守己,在年老时受到了晋悼公的重用,被提拔为正卿。

从这一点来看,董狐和韩厥很像,也许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赵盾最终没“报复”董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