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科普】腕管综合征详解:发生机制、治疗与康复训练方法

前言:

腕管综合征是很常见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妇女,以手麻痛,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减轻为主要症状,大部分患者还会半夜手麻痛致醒。近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发病年龄明显降低,甚至在10多岁的中学生也有发生。腕管综合征已经逐渐成为最常见的神经受压综合征之一。

腕管综合征定义:

腕管综合征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受压引起。腕管位于掌根部,底部和两侧由腕骨构成,腕横韧带横跨其上,形成骨腕横韧带横跨其上,形成骨-纤维通道。由于腕管内容积减少或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以桡侧3~4个手指麻木、疼痛,夜间或清晨较明显,疼痛有时放射到肘部;有时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动作不灵活为主要表现而形成的综合征。

腕管的结构:

腕管是由腕骨、韧带、肌键以及肌肉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解剖结构。其底面由8块腕骨组成,按其所处位置大致可分为两排,远端自桡侧至尺侧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近端则依次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豆骨。

腕管的背面由横跨其上的腕横韧带形成,其挠侧附着端为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尺侧附着端为豆骨和钩骨钩。在大多角骨与钩骨钩之间的腕管横断面最为狭窄。屈肌支持带的近端为前臂筋膜,覆盖于正中神经之上,与较远端的腕横韧带相连。屈肌支持带的远端为产生大、小鱼际肌并位于其间的腱膜。腕横韧带与腕骨间的韧带共同起到稳固腕骨弓的作用。

腕管内容物:

正中神经和9条屈肌腱从腕管中通过。这9条屈肌键分别为拇长屈肌腱、4条指浅屈肌腱和4条指深屈肌腱。正中神经由前臂至远端渐行渐浅,当穿过腕管时,它的位置处于9条屈肌键的上方,腕横韧带的正下方。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对于压力作用非常敏感。它被包裹在一层腱鞘结构里,并随着手势的变化在键鞘中自由滑移。正中神经的截面形状也根据其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由初始时的椭圆形逐渐变扁。在进入腕管之前,正中神经分出一掌支进入掌部皮肤和鱼际隆突。

进入腕管中的正中神经则主要分为两支。其桡侧支成为拇短外展肌、拇指对象肌的运动神经以及拇短屈肌键的浅层神经头。同时它还深入拇指和食指的掌面皮肤,成为其感觉神经支。正中神经的尺侧分支为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挠侧部分提供表面感觉神经支。另外正中神经还延伸到近端指间关节远端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背侧,这个区域也正是患者常常抱怨感觉障碍、疼痛或者痉挛的部位。

拇长屈肌键、4条指浅屈肌键和4条指深屈肌键位于正中神经旁。食指的指浅和指深屈肌键紧靠在正中神经背侧。中指的指浅屈肌键位于正中神经的尺侧,略处于其背面。拇长屈肌键则始终位于腕管的桡侧端,由桡侧囊鞘包裹。

腕管综合征的病理原因:

腕管综合征的原因多种多样,且它们之间往往同时相互作用,因此很难确认究竟起源于那些具体的原因。

在职业因素方面,人们发现诸如高频劳作、使用振动工具、肌肉用力拉伸、保持困难的姿势、长期受载以及长期处于寒冷环境等工作条件会潜在地导致腕管综合征的产生。因此在锯木工人、肉产品切割工人、挤奶工以及其他一些类似工种的工人中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另外也有报道称长期接触或暴露于含铅或某些有机溶剂的工作环境也有可能会导致正中神经系统受损而引发该病。在现代,很多患有腕管综合征的人群都是高频使用鼠标电脑的办公室人群。

在导致腕管综合征的个人因素方面,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如糖尿病、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妊娠、酒精中毒,以及一些内分泌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腕管综合征。另外如克雷氏或史密斯桡骨骨折、错位;尤其是月骨周错位等,也会诱发腕管综合征。也有报道称荷尔蒙的改变,缺乏维生素、BMI指数增加,以及一些遗传因素也有可能会诱发腕管综合征。

作为一种典型的受压引起的慢性神经症,人们普遍认为导致腕管综合征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腕管内压力增大而引起正中神经受压。研究表明手、腕、指的运动和特定姿态,比如捏、握,加上腕的屈曲或牵伸,以及手指屈曲到某个角度会引起腕管内压力增大。而另一个导致腕管内压力增大的因素则是由腕管内容物增加而导致腕管内空间相对减少。这些增加的内容物有可能是长期过度使用手腕使得腕管内压力增大而产生的肌腱的碎屑或肿块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很难分辨出腕管内容物的增加是导致腕管内压力增大的原因还是结果。

研究表明,手腕的屈曲和牵伸会增加腕管内压力,从而降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的径向滑动能力。当腕骨间压力增大时,流入神经外膜的血液会减少,使得神经束膜内壁和神经内膜微脉管的内皮细胞上血液与神经的屏障受到破坏,导致局部缺血,从而对正中神经产生影响,诱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果压力持续增大,神经内膜就开始向组织中分泌某种蛋白,加剧水肿。这种神经局部缺血的情况和类蛋白质分泌物的出现会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用纤维性疤痕组织替代神经内膜和神经束膜,最后导致腕管内正中神经滑动能力和神经轴突传导能力的降低。正中神经也有可能受到腕管内的肌腱组织对其的直接挤压。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

1、临床症状诊断:腕管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拇、食、中及环指桡侧半麻木疼痛,常可伴患指烧灼痛、肿胀及紧张感。疾病早期症状可呈间歇性,后呈进行性加重,尤其以夜间或清晨为甚,故有部分患者有“麻醒”或“痛醒”史。体格检查较为常见的为桡侧三指半感觉减退,一般无手掌部感觉异常;重者或病程晚期可有运动障碍;大鱼际肌萎缩可导致手指抓握力减弱。正中神经Tinel征阳性及(或)Phalen试验阳性也可进一步帮助诊断。从经验与数据上得出,虽临床上部分患者可根据症状体征确诊腕管综合征,但单纯依靠临床诊断可能导致较高的误诊及漏诊率。

2、电生理检查:目前公认的诊断腕管综合征的金标准仍是电生理检查。

3、超声诊断:高频超声技术应用于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于近些年得到极大关注,相较其他辅助诊断技术,超声的优势在于无创、省时以及对正中神经及其周边组织结构显示清晰。

4、MRI诊断:MRI作为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能很好地显示腕管内结构,对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及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碍于其操作复杂,耗费较高,较少应用于实际临床。

5、腕管内压力测定:腕管内压力测定用于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年代较早。虽然该法所得结果直观可靠,但由于测压需在关节镜下或直视手术时进行,无法作为常规辅助检查且有创、操作复杂,现已逐渐淡出临床。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1、休息、制动固定:腕管综合征本身有一定自愈率。有研究发现患者即使不接受任何治疗,临床症状在休息10~15个月后也可改善。

2、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包括类固醇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药物、利尿剂等,其目的主要为减轻局部水肿、消炎止痛、营养受损神经。

3、局部封闭治疗:共识上局部封闭治疗(即局部注射类固醇类与麻醉药的混合液)适用于轻中度腕管综合征、其他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尤其以感觉过敏为主的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首选。

4、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作为一种无创、无明显副作用的保守治疗方式于近年来被较多的应用于临床。其中,理疗也是事项很好的辅助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很好的一项手段。

5、中医药治疗:腕管综合征属中医“痹症”范畴,可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方式治疗,以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疗效。

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重要方式,其疗效是肯定的。临床约30%~40%的腕管综合征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指征主要有:骨折、脱位或占位性病变造成的正中神经卡压;大鱼际肌萎缩、正中神经分布区有明显感觉减退、电生理检查属重度;保守治疗无效。在手术方式上,传统的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疗效肯定,目前多采用2~3cm的小切口,切开腕横韧带,将皮肤至正中神经之间所有覆盖组织一并切开,探查腕管有无解剖异常或占位性病变,倘若发现神经鞘增厚则同时切除神经外膜。该手术的远期并发症主要有瘢痕压痛、握力下降,支柱疼痛等。

在治疗方面,对于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保守治疗即可取得理想效果,是否应选择手术治疗争议较多。保守治疗方法有诸多选择,据现有研究,疗效最佳的应为局部封闭治疗与综合康复治疗,其次为腕部固定治疗,中医药治疗疗效尚可、但机制仍不甚明确,口服药物疗效不佳甚至部分无效。从无创经济的角度而言,腕部固定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当为较佳选择。

腕管综合征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目标:

1、控制水肿,预防感染,保持关节位置正确,促进损伤组织顺利愈合。

2、预防挛缩,软化松解瘢痕组织,增加关节活动度,恢复肌力和耐力。

3、恢复收的运动速度,灵巧性及协调能力。

4、恢复手的感觉和功能性活动,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5、进行心理调整和生活模式的修正。

具体方法:

1、理疗:

早期:可以使用超短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等手段。达到消炎、消肿、镇痛、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

后期:使用超声波、音频电疗、蜡疗等以减轻组织粘连和软化疤痕。冷疗镇痛、消肿。可用物理因子治疗方法较多,可以联合应用2~3种治疗方法,中度或重度疼痛者可以合用止痛消炎药。

2、制动:

制动对于腕管综合征的患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制动可以修复组织断裂或骨折、关节脱位的再移位,利于组织的愈合。但是长时间的制动还可能引起软组织的粘连和关节僵硬。所以一定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自身的条件来决定制动时间与范围。

3、康复训练:

腕管综合征的康复训练主要可以分下几点:

关节活动度练习: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手部关节按压、关节牵引;肌力练习;关节松动术。

(1)被动手法:

可用轻手法按压痛点:每个痛点可以按揉2-3分钟,每天3-5次

轻度被动旋转手腕:每组15次,每天3-4组

被动屈伸腕关节,在每一个方向保持最大的伸展位约1分钟,使前臂屈肌获得牵伸的作用。每天3-5次

(2)主动运动:

无负重的腕关节的屈伸,尺偏,桡偏,旋转。每组15次,每天3-5组

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屈曲手指,伸展手指。一组15次,一天3-4组

做腕关节轻度负重的腕屈伸活动,可以拿一个大小,重量合适的瓶子来练习每组10次,每天3-4组

神经-肌腱滑行练习:

神经滑行练习:手腕处于中立位,伸指,然后轻握拳;伸指伸腕,手指并拢背伸状。

肌腱滑行练习:手指伸直,指向天花板;手指弯曲成钩状,轻握拳。练习时以轻微的酸、胀、痛感为起效,每天练习3次,每次3遍,每个动作维持5s

(3)肌力和肌耐力训练:

握一个阻力始终的弹力环,用力握紧然后缓慢放开。每组10次,一天3-4组

在后期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使用适当大小阻力的握力器来练习手部的肌力和肌耐力。每次坚持30秒-1分钟,一天3-5次

如果没有握力器的话,也可以用橡胶球或者网球来代替。

(4)健康教育:

患者应避免手部重复同样的动作。尽量不要打麻将、打毛衣、久骑自行车、洗衣物时不要用力拧,选择轻巧型的炊具等。

若工作性质是手腕活动为主的患者,应重视手部休息,每工作半小时休息几分钟,不提倡连续工作。应该让双手得到放松,学会适当的休息。在工作中应注意正确的使用鼠标,保持手腕在工作中处于正常的生物力学状态。

小结: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从疾病的开始到产生症状是有一段时间的。其中手指的过劳是产生腕管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腕管综合征很大一部分就是要避免手部的过劳,就要懂得休息,改变连续长时的手工劳动。工作也好,学习也好均不可长期固定在莫个体位,应该养成学习、工作每小时都应该休息一会儿。有规律的适量全身运动也是预防腕管综合征的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邵静雯, 曹曼林. 腕管综合征的诊疗进展[J]. 中国康复, 2014(2):141-146.

2、黄永华. 腕管综合征的护理、康复和预防[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6):75-75.

3、唐宇红, 刘佳, 黄巍,等. 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及康复治疗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3):110-110.

4、周明霞, 傅育红, 莫兰. 神经肌腱滑动练习用于急性腕管综合征的康复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19):1815-1816.

5、郭欣, 樊瑜波, 李宗明. 腕管综合征及其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 力学进展, 2005, 35(4):47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