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别差异会增加物种灭绝的风险

许多动物为了繁衍后代而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例如产生不同性别,体型有大有小,向异性求爱以及和对手竞争。孔雀长出五彩斑斓的尾巴,三角龙进化出它们的角,都被认为是属于这种“性选择”。

最近一项研究深入分析了性别差异和灭绝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一个物种的两性之间的差异越大,它们就越有可能灭亡。

在进化科学的世界里,为生存导致的两性异形(性二态性)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一些研究认为,这有利于一个物种的生存,因为可以提高它们的适应速度并降低灭绝的可能性。然而,夸张的特征可能会使一个物种更有可能灭绝。引人注目的形态展示吸引到的不仅是伴侣,还有捕食者。

雄性动物往往拥有更有吸引力的外观

通过对比介形亚纲动物,即微小的甲壳类动物,可以很好的研究两性异形,或者是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到目前为止,研究局限于关注现存物种,量化了灭绝风险,而不是灭绝本身。大量介形亚纲动物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大约5亿年前,其中包含了数千种不同的物种,有许多物种现已灭绝。

虽然要弄清楚许多个体化石的性别是不可能的,但介形亚纲动物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相关的特征。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微古生物学主任Giles Miller表示,不同性别有时会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外壳,一些雌性甚至拥有“球形育袋”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大约6600万到84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的93种介形亚纲动物。结果发现,两性差异较大的物种灭绝的数量是两性最相似物种的10倍。科学家认为,那些为找到伴侣而耗费太多精力在美貌上的雄性,可能没有留下足够的资源来维持其他重要的生存功能。

介形亚纲动物的扫描电镜图片

斯坦福大学的地质学教授Jonathan Payne表示,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也是来自化石记录中第一个很好的证明,即两性异形倾向于增加灭绝的风险。

不过,这些化石无法告诉我们关于诸如人类等动物的此类信息。甲壳类动物不仅比我们小得多,而且它们生活在海洋中,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调节体温。然而,该研究结果为科学家提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例如,分析灵长类动物的化石记录,可能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我们自身物种的两性异形与灭绝风险之间是否也存在深层次的联系。

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本周的《自然》(Nature)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