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掰弯了中国刀?威名赫赫的直刃唐刀为何消失?

编者按:很多对中国传统刀剑感兴趣的朋友,可能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明明根据壁画和出土文物,中国传统战刀,如汉环首刀和被俗称为“唐刀”的隋唐刀,都是窄条直刃刀。而明清以及之后时代的中国刀,就变成了宽条弯刃刀,乃至演变成抗战大刀那种形制。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中国传统战刀由直变弯?或者用最通俗的说法,“唐刀”为啥消失了呢?这就要从大唐帝国的崩溃说起了。

公元10世纪的东亚地区,已经成为了一片危机四伏的土地。曾经强盛一时的大唐帝国经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的连番打击,已经行将就木了。而大唐帝国始终没能消灭的契丹,则在这一时期不断的壮大势力。他们通过掠夺和收容躲避战乱的中原流民的方式,获取了大量中原地区的先进科技和丰富知识,以可见的速度迅速从一个草原部落,向封建化政权发展,最终形成了辽帝国。

辽代箭簇

辽灭亡后,金国勃兴,金国衰落后,蒙古又趁势崛起。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兴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草原帝国。这些草原帝国与她们的“先辈”匈奴、突厥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均曾大量获取中原地区的人口,从而取得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手工业技术,进而拥有了规模庞大的钢铁兵器产业。不论是辽、金,还是后来崛起的蒙古,在他们的鼎盛时期,无一不是“铁甲阵阵惊敌胆,钢刀寒芒摄心魂”。

辽金弯刀

辽、金、蒙古的兵器具体到刀剑上,可以明显地发现,其以中原兵器形制为起点,随着情况的发展而逐渐与中原兵器有了差别;最终在受到了另一文明兵器风格的影响后,开始与中原兵器迥然不同。而蒙古南下,将中国地区纳入大蒙古帝国的版图后,中原武器也被其影响,传统的兵器形制则逐渐消失,躲入了历史的迷雾中。

辽金弯刀

比如,虽然在很多影视作品中,辽朝军队无一不使用着弯如新月一般的弯刀,但事实上,辽代的兵器大多为直刃兵器。根据考古的成果,辽朝军队在短兵器上刀、剑并用,其中刀普遍为直背直刃的直刀,甚至就连刃尖部也是剑尖的尖峰形状。在霍林郭勒辽墓出土的一把辽代直刀就是此种形制,这种形制与唐代出土的直刀形制类似,可见是直接受到了唐代兵器遗风的影响。

唐代直刀

但是辽朝军队是一支以骑兵为基础的军队,辽朝士兵大量的近战搏杀往往发生在马背上。于是为了便于马上战斗,辽朝军队的战刀渐渐有了弧度(一说是受到突厥弯刀的影响)。辽朝被金所灭亡后,金朝继续朝着这条道路发展,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金朝的战刀并不是一概变为弯刀,而是弯刀、直刀并用,这可能和金朝相比辽朝,拥有大量的步兵和汉人军队有关,汉人军队会习惯性的使用直刀作战。

上为金国手刀,下为宋刀

继金而兴的蒙古进一步发展了弯刀,并借鉴了波斯舍施尔弯刀的形制发展出了蒙古弯刀,其标志性的十字形刀格强调着这种弯刀的血统与来历。这种弯刀随着蒙古军队的兵锋传播到欧亚的广大地区,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武备。

蒙古环刀,从外观能看出受到了中原环首刀的影响

元朝建立后,为了防备“南人”即南宋遗民可能的抵抗,大量收缴汉人的兵器并销毁,这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中原汉地的兵器传承出现了一定的断层。虽然现在我们可以依靠考古来了解那个时代的兵器的样貌,但是当时的古人无法这么做,于是元明时期的兵器尤其是短兵器便以蒙元弯刀为起点进行发展,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蒙古弯刀,标志性的刀格明示了其血统

舍施尔弯刀

这另一条道路的直接结果,便是明清时期长期作为军队主要武器的雁翎刀。这种弯刀在元代便已经出现,元代诗人张宪就曾在自己的诗中写道:“我有雁翎刀,寒光耀冰雪。神锋三尺强,落手断金铁。”可见,雁翎刀当时成为了文人雅士们新的文学意象。而以环首刀、隋唐刀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直刃刀已经在当时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明代的雁翎刀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正义必胜,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