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捡来一个皇位,为了能认亲爹娘,和大臣们斗了三年

嘉靖帝朱厚熜这个皇帝的皇位是捡来的,正德十六年,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武宗的母亲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经过商量后决定,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朱厚熜是宪宗之孙,孝宗之侄,武宗的堂弟,兴献王朱祐杬次子。朱厚熜虽然是次子,但是他的大哥死的早,所以当时来说,他在兄弟们之间是年龄最长的。

  朱厚熜的堂兄明武宗没有儿子,而伯父孝宗也无其他皇子在世,根据《皇明祖训》中所说的“兄终弟及”的原则,由杨廷和以武宗的名义代拟遗诏,让朱厚熜嗣皇帝位。张太后和杨廷和于三月十五日派定国公徐光祚、太监谷大用等人前往安陆迎接朱厚熜到京即位。父亲已亡的朱厚熜辞别母亲出发,于四月廿二抵达京师,但是并没有直接进京,而是暂时住在了京都的郊外。

  朱厚熜为什么不进京呢?因为朝中官员就关于以什么礼仪迎接朱厚熜即位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后以杨廷和意见,要求朱厚熜以皇太子即位的仪式登基。十四岁的朱厚熜不同意,因为他觉得“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但杨廷和等人坚持要求朱厚熜按照礼部太子登基的礼仪,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基。所以朱厚熜就停留在郊外,不肯进京即位。国不可一日无主,后来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于受笺当天中午从大明门入,在奉天殿即位。下诏书:“奉皇兄遗命入奉宗祧”。

  四月廿七,明世宗朱厚熜下令群臣议定明武宗的谥号及生父的主祀及封号。以杨廷和为首的朝中大臣援引历史上汉定陶王、宋濮王的先例,认为明世宗既然是由小宗入继大宗,就应该尊奉正统,要以明孝宗为皇考,也就是改认伯父为爹,而把亲爹兴献王改称“皇叔考兴献大王”,把母亲蒋氏称呼为“皇叔母兴国大妃”,要对其亲生父母自称“侄皇帝”。五月初七,礼部尚书毛澄和文武群臣六十余人将此议上奏皇帝,并声称朝臣中“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明世宗不肯接受这种把父母改称叔父叔母的做法,于是双方再次产生僵持。朱厚熜尝试以柔和的态度拉拢杨廷和,并向毛澄厚赠黄金,想要使他们改变主意和立场,但两人都不为所动。

  七月初三,新科进士张璁上疏支持明世宗,认为明世宗即位是继承皇统,而非继承皇嗣,即所谓“继统不继嗣”,而且杨廷和作为先例的汉定陶王、宋濮王都是预先立为太子,养在宫中,实际上已经是过继给汉成帝和宋仁宗,建议明世宗仍以生父为考,在北京别立兴献王庙。明世宗见此奏章后大喜说:“此论出,吾父子获全矣!”有人认为张璁迎合圣意,溜须拍马。《国史传》则评论:张璁此论“出所真见,非以阿世”。但张璁出身微末,明世宗难以把他的意见和建议拿出来说服杨廷和等众臣,只得先行妥协。

  在奉迎生母蒋妃入京的礼仪上,明世宗坚持行以迎皇太后之礼,遭到杨廷和反对后痛哭流涕,“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朱厚熜明确表示:你们不让我认亲娘,那我就不干了!回安陆孝养母亲去。杨廷和无奈之下只得让步。当年十月,明世宗以皇太后礼迎母亲入宫。

  嘉靖三年三月,明世宗无奈之下勉强同意称父亲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本生”二字实际上只是承认了嘉靖皇帝的生物学父母,但宗法上他还是需要称伯父孝宗为“皇考”,称张太后为“母后”,事实上还是被过继到了孝宗名下。

  嘉靖三年七月十二日,政治羽翼已经丰满的明世宗诏谕礼部,十四日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正逢早朝刚结束,吏部左侍郎何孟春和杨廷和之子状元杨慎一起号召众臣:“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坚守节操大义而死,就在今日。”随后两百余位朝廷大臣在左顺门跪请世宗改变旨意。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企图迫使明世宗屈服。杨慎等人撼门大哭,“声震阙庭”。朱厚熜震怒,令锦衣卫逮捕为首者八人,下诏狱。此举令其他人更为激动,冲至左顺门前擂门大哭,朱厚熜再下令将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停职待罪。七月十六日,明世宗为母亲上尊号“章圣慈仁皇太后”。之后,明世宗下令四品以上官员停俸,五品以下官员当廷杖责。因廷杖而死的共十六人。杀鸡儆猴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左顺门廷杖后,反对议礼的官员纷纷缄口。为时三年的“大礼议”以朱厚熜获胜告终。

这并不只是认亲爹娘的问题,这是礼仪名义下激流暗涌的政治较量。朱厚熜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控制住文武百官,确定了他的执政地位。为以后大显身手奠定了基础。

  嘉靖执政期间有这样一句民谣:“嘉靖嘉靖,家家皆净。”嘉靖帝治下的百姓真是如此穷困吗?朋友们,你们怎么看?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