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小孩都喜欢的佛像,叫布袋和尚,随身带着多功能大布袋

说到佛像,弥勒佛无疑是人们最熟悉最喜欢的佛像之一了。很多寺院往往有弥勒殿,门口往往还有这样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对联很好理解,甚至成为了很多人的口头禅、座右铭,乃至人生信条。

弥勒佛为什么这么招人喜爱呢?这是有因由的。

印度的弥勒菩萨像(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摄影:彭年)

因为多数的中国式的佛教造像,一般都妙相庄严,衣冠整齐,表情慈善,甚至还呈现出了女性化的姿态。唯独这个弥勒的造像,袒胸凸肚、笑容可掬、表情滑稽,小孩子看见了就笑,觉得这个胖大和尚非常好玩,而不苟言笑的大人们也忍俊不禁,顿生亲切之感、欢喜之心。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佛教是从印度传进来的。在印度,也是有弥勒佛的,不过相貌可不是咱中国这样子的。但来到了中国,妙相庄严的印度弥勒像就被中国人改造成形象诙谐的大肚和尚,并非无中生有,而是事出有因:

弥勒佛像

传说在唐朝末期的时候,有一天村民张重天正在江边的田里辛苦劳作。忽然间天色昏暗下来,雷声震响,大雨滂沱而下。张重天连忙找地方避雨,忽然远处传来阵阵动听的仙乐声,好像穿透雷声来到他的耳边。他向远处望去,只见江中竟然逆流漂来一朵金黄色的莲花,莲花放射着奇异的光芒,还飘来阵阵清香。

张重天不由得看得呆了,眼见这莲花突然变成了柴草,更奇怪的是上面居然还有个赤裸裸、呼呼大睡的小男孩。这时,一道闪电把天空照得大亮,张重天害怕雷会劈到小男孩,赶紧用镢头将柴草扒拉过来,抱起小男孩向家里跑去。

张重天夫妇多年未育,见这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还睁开眼冲着他们笑,不禁十分喜爱。夫妇俩认为是老天体恤他们,就拜托岳林寺的禅师给小男孩起了个名字叫契此,从此便收养了他。

小契此天真活泼,给张重天夫妇带来很多乐趣。他经常随父母到岳林寺拜佛,还与寺里的罗汉圣僧塑像称兄道弟,让大家觉得十分有趣。契此似乎是天生与佛有缘,他对佛像和寺庙有着强烈的向往,长大后,便在岳林寺落发做了僧人。

契此就算做了僧人也是个有趣的僧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带着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着他的木鱼瓦钵、衣裳草鞋,甚至捡来的废品破烂,就好像永远也装不满似的。有人嘲笑他的布袋是个垃圾袋时,他总是呵呵笑着说:“有时备无时,无用变有用。"于是大家都称他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的身材矮胖,经常挺着个大肚子,袒胸露腹的到集市上化斋。不管化来的食物好坏,他都能吃得很香。令人惊奇的是,他到哪里化斋,哪里的生意就格外的好。即使他躺在雪地里,身上也不会沾丁点的雪花。布袋和尚逢人便笑,常常把布袋里的甜点干果分给孩子们,还在貌似无意的言谈中说别人的吉凶祸福,总是非常灵验。他常常对世人强调要胸怀宽广,不要过于计较是非爱憎,要包容天下事物。没过几年,大家就都认识了他。

布袋和尚

有一天,契此端坐在岳林寺的磐石上,缓缓说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皆不识。"说完微微一笑,坐化而逝,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弥勒佛的化身。从那以后,许多寺院便按照布袋和尚的形象塑造弥勒佛了。

传说毕竟是传说,佛教流传的过程中,一些神像的形象会慢慢改变,不过印度长相俊美、身材匀称的弥勒菩萨像并没有原封不动地流传到中国,在是在中国发生了改变,这说明中国的文化是多么的包容,又是多么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