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的今天,最早入党、死后再追认入党的大文豪茅盾逝世

【1981年3月27日】37年前的今天,最早入党、死后再追认入党的大文豪茅盾逝世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著名文学家。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

1896年7月4日,茅盾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童年时,父亲去世,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先后就读于乌镇立志书院、省立二中、杭州私立安定中学。

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文科)。毕业后,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期间,他与陈独秀等一道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是第一批党员。

【幻灭、动摇和追求】

1921年,他与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开始负责主编《小说月报》。他以主编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党中央联络员工作,为革命事业培养干部。

1923年,他辞去《小说月报》主编,在上海大学任教。1925年,被选为出席广州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27年,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并任《民国日报》主编。他以茅盾为笔名,先后发表《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脱党后林家铺子的子夜】

国共关系破裂,南昌起义失败,他便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28年7月,避居日本,自动脱党。继续从事创作,完成长篇小说《虹》,论文《读<倪焕之>》等。

1930年4月,回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左联行政书记。1932年,发表《林家铺子》、《春蚕》。1933年,《子夜》正式出版发行,创作《秋收》、《残冬》(农村三部曲)并发表。

1937年2月,曾与周恩来相遇,但党员身份已不明确。参与编辑《救亡日报》、《呐喊》(后改名《烽火》)。年底,上海沦陷,茅盾离开上海。

【颠沛流离的白杨礼赞】

1938年2月,全家到香港,主编《立报·言林》和《文艺阵地》,成为当时有重大影响的抗战刊物。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被选为理事。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赴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在新疆学院任教。

1940年4月,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抵达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处讲学。10月,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此时,陆续完成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等。

1941年,离开重庆到香港,任《大众生活》编委;开始创作《腐蚀》,写下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1942年底,再赴重庆。1945年,6月,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庆祝会。1946年,赴苏联访问一年。

【追认党员的文化部部长】

1949年7月,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

1965年,不再担任文化部部长。1979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81年3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3月31日,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生前的请求,决定恢复他的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

【遗嘱捐建的茅盾文学奖】

1981年3月14日,茅盾立下遗嘱:“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茅盾逝世后,10月,中国作家协会遵照茅盾遗愿,启动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目前中国文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茅盾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