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商业广告是怎样的?

对于武松打虎的故事,我们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武松打虎之前,进了一家酒店,店家的招旗写着“三碗不过冈”;而在武松醉打蒋门神里,描写蒋门神的酒店:“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着望杆,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道:‘河阳风月。’转过来看时,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可见,宋代的酒旗广告使用得十分普遍。当然,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古代广告的形式也很简单,也算不上有什么技术含量。

不过,至今许多地方仍在继续使用着很多古老的广告形式。

那么,古代的商业广告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从古籍以及考古发现,我们知道古代广告的形式主要有口头广告、实物广告、音响广告、旗帜广告、悬物广告、招牌广告、彩楼广告和粗糙的印刷广告等。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里,宋朝汴州城内十字街口的商店已广泛地出现各种横的和竖的招牌。

清朝人著的《帝京岁时纪胜》和《燕京岁时记》里就记载不少有关北京小贩做广告:正月。街头车推担负者叫卖小儿玩耍的各种烟火,唱:“滴滴金、梨花香,买到家中哄姑娘。”二月,有贩乳鸡、乳鸭者,“沿街吆卖,生意畅然。五月下旬,‘沿街吆卖’甜瓜,有旱玺坠、青皮脆、羊角蜜、哈蜜酥、倭瓜瓤、老头儿乐各种”。

古代名人也参与商业活动,当然有时不是商业行为,而是一种慈善。

如在浙江绍兴广为流传的“题扇赠老姥”故事。绍兴有一座石拱桥,名叫“题扇桥”,传说就是王羲之当年为老妇人题扇的地方。

传说一天,“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城里的一座石桥上散步,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篮竹扇,在桥头叫卖,但好久也不见有人来买。王羲之遂上前对老妇人说,如果在扇子上写上字,应该好卖些。老妇人同意了,王羲之便在每只扇子上题写五个字。老妇人起初还有点不高兴,王羲之告诉她,你就说这字是王右军写的,每只要价百钱。老妇人依言说了,扇子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还有一种音乐广告,就是边卖东西边吹奏乐器和演唱曲艺的广告形式。最早出现在北京,吴自牧在《梦梁录》里记载:“在五间楼前的笔直铺瓦前,有带三花点茶婆婆,敲响盏灯掇头儿拍板,大街游人看了,无不晒笑”。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的产生,都市商业以及劳务、文体活动越来越繁忙,广告更加显示出其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