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秦牧的散文是关注祖国命运的?

在秦牧的散文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作者常常依凭着自我的生命体验去写作,所以他的文章就出现了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吻合的语言与题材,一如诸多评论家看到的那样,格调高昂,立意深刻,寓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于闲谈趣闻当中,赞美祖国和人民,歌颂社会主义,用高尚和高雅的格调统帅作品。

然而,秦牧并不是像那个年代的许多作家一样,盲目的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是以一种乐观与冷静的心态去面对历史现实。用平和、客观、哲理的话语讲述历史,阐明道理,激人奋发。“具有人格力量的人是真正的强者,这样的人经得住时间的冲洗,他们的美是永不退色的”(《2004年中国年度散文》)。这种人格的力量就是:只有那些情操高尚的人,才能够赢得我们的由衷的热爱和尊敬。这种占据人们的心灵的力量就是人格的力量。

秦牧的散文没有过分的去夸大当时祖国建设的成就,甚至在他的文章中都很少见到直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字眼,他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常常是就一些细小的事物进行描述,以小见大,发人深思。如一朵花、一把盐、一粒种子、一艘船等等。

他的代表作《土地》,就是由春秋时代的晋国公子重耳在亡命途中发生的一个故事,联想到一寸土、一撮土对一个国家的主权来说是神圣的,是千千万万的人用鲜血换来的。在秦牧的眼里,土地是平凡的,但是又是无比的高贵的,是主权的象征,是国家的根本。

对土地的赞美是秦牧散文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在他的其他文章中亦多有论述,如《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雄奇瑰丽的中国山水》等。

土地是国家的土地,国家也是土地的国家,一个国家离开了土地就无所谓国家,而土地离开了一个国家人民的建设,也一样无法实现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