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李顺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

北宋川峡地区农民起义,与之前的农民起义有所不同,因为在此次中国农民战争史上,首次明确打出“均贫富”战斗旗帜。

公元993 年(宋太宗淳化四年),王小波在青城(四川都江堰西)起义,提出“均贫富”的主张,从者万余,占青城、彭山。一面分兵攻占北至绵州(今四川绵阳),东至巫峡之地,扩军数十万,整个北宋王朝为之震动。

同年冬,王小波牺牲,李顺继为首领。次年占成都,建大蜀政权,控制四川大部。宋政府派兵镇压,攻陷成都,李顺遇害。余部坚持战斗,至995年失败。

此次起义距离宋王朝建立没有多久,那么,王小波为何要发动起义呢?

我们知道四川有着“天府之国”美称,可是自唐末五代之后,这里一直由封建军阀控制。主要还是因为四川盆地处于祖国西南部,这里峻岭环抱,关隘林立。黄巢起义军转战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却没有进到四川,加上当年唐僖宗逃川,五代“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这里的豪强大地主毫发未损,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如前蜀、后蜀等割据政权,他们不但不安抚民众,还对民众极尽搜刮掠夺。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宋初:“川峡豪民多旁户,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为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旁户素役属豪民,皆相承数世”。

宋灭后蜀之后,没有进行及时安抚,却纵兵大肆掳掠,将后蜀府库里存放的金、银、珠宝、铜币、绢帛布匹等统统运到开封,这后来被称为“日进纲”。

这还不要紧,宋王朝拉这么多“贵重物品”,必须征召数量巨大的民夫,水陆兼运,据说一直运了十几年。

此外,北宋政府还在川蜀设立“博买务”。说白了就是垄断布帛贸易,禁止个体农民和小商贩自由买卖。

要知道,川蜀特别是成都地区,人多地少,这里的民众“协稼不足以给”一般要兼营纺织、采茶等副业才能养家糊口。而那些大地主却乘机“释贱贩贵”,就是投机倒把,从中渔利。

这样一来,不是要了这里人民的命吗?

公元993年 (宋太宗淳化四年),川蜀一带大旱,发生大饥荒,破产农民被迫发动武装起义。

此次起义又是怎样失败的呢?

首先,起义刚开始时,宋军的作战重心一直在宋辽之战上,使得起义军有足够时间休整扩充。随着李顺大蜀政权的建立,北宋政府开始调集重兵征讨反贼。

其次,双方力量悬殊。宋军都是经过训练的正规军,且都是有备而来,而起义军却缺乏作战经验。

此外,王小波李顺起义时没有制定正确的纲领和长远的计划。这样一来,起义军在后期战斗中打得十分被动,加上错误估算北宋军队人数,输得很惨。

最后,起义军虽然以“均贫富”为口号,能在短时间内成功号召数量可观的响应者,但在大蜀国建立后,对于如何均贫富却没有可执行的规划,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