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竟能防冻疮?别逗了!

所谓冻疮,属于非冻结性冻伤,在长江流域比北方更多见,是由于手足等部位长时间(一般在12小时以上)暴露在寒冷、潮湿条件所致。其原因可能是低温潮湿使血管处于长时间收缩或痉挛状态,继而发生血管持续扩张,血液瘀滞,血细胞和体液外渗,局部渗血、淤血、水肿等。有的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受损后会发生血栓,严重者可出现水疱和皮肤坏死。

患了非冻结性冻伤以后,会出现寒冷和针刺样疼痛,并且极易复发,这可能与患病后局部皮肤抵抗力降低有关。

针对冻疮形成的原理,要想科学预防,应遵循防寒防水原则。对于患过冻疮者,尤其是儿童,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手、足、耳等部位的保暖,并可擦涂防冻疮霜剂。发生冻疮后,局部表皮未糜烂者可涂抹冻疮,有糜烂或溃疡者应用抗菌药和皮质甾的软膏。

这样看来,喝酒防冻疮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而且,喝酒会使人体血管扩张,进而加大人体热量损失,加上饮酒后人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经常不注意防冻,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此外,长期过量饮酒可以导致肝脏损伤、血压升高等,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

原文来自 北京科技报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