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兹舞美在哪里?

旋转之罪

有一种舞蹈,曾经被卫道士们授予“三冠王”的称号:伤害身体、腐化心灵、缺乏高贵气质。获得此“殊荣”的舞蹈就是华尔兹。

1816年7月,英国摄政王乔治四世在自己的城堡里举行了盛大的皇室华尔兹舞会,这标志着华尔兹舞正式进入英国宫廷。而舞厅外的卫道士们,却对华尔兹的流行极为仇视,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伦敦时代报》一位编辑曾刻薄地描述道:“一种名为华尔兹的外国色情舞蹈上周五被引入英国皇室。男女跳舞者共同摇摆扭动,共同沉浸在狂迷的肉欲中。我们有义务让修养良好的英国妇女远离这种舞蹈。现在,这种舞蹈正在侵袭作为市民典范的上层社会,我们有责任警告家长不要让他们的女儿学习这种伤风败俗的舞蹈。”

其实,华尔兹遭到恶毒攻击,并非跳华尔兹舞本身不登大雅之堂,而是华尔兹代表着“破旧立新”。

华尔兹的风行与法国大革命紧密联系。1789年7月14日以前,上流社会的人们习惯跳繁琐复杂、慢慢吞吞的舞蹈,例如庄严节制的小步舞(minuets)、四平八稳的波洛涅兹舞(polonaises)。

而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华尔兹的活力恰好展示了资产阶级奋发向上的抱负。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的人民贴出一张告示,上面写着:“此地可供跳舞。”

一位德国旅游者谈论1790年期间华尔兹在巴黎的胜利:“人们热衷于华尔兹或者施莱费舞(Schleifer),……‘华尔兹,再跳一个华尔兹!’人们每时每刻都能听到这样的要求。”

华尔兹的魅力

华尔兹已经在资产阶级中间赢得了地位,卫道士们不可能用法律禁止华尔兹,只好开始对跳舞者进行道德评判。

其实华尔兹来源于13世纪初德国和奥地利山野一带的农民中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被称为朗德莱(lāndlerand deutsche),是四三拍,节奏活跃奔放,跳舞时需要舞伴彼此面对面一起旋转。农民们跳舞时穿的鞋子很笨拙,跳舞的姿势也很粗犷,男士甚至时不时根据节拍将女士抛出。

而法兰西人则认为华尔兹的雏型是愉快而带跳跃性的平民舞蹈——沃尔塔舞(la volta)。沃尔塔是第一个关闭式、三拍子的男女相拥式舞蹈。

在中世纪,沃尔塔只是一种乡村舞蹈,当时穿着笨重盔甲或厚实宫廷大衣的贵族和骑士更青睐缓慢庄重的小步舞。

无论沃尔塔还是朗德莱,在中世纪都是流行于农民阶层的舞蹈。文艺复兴赋予舞蹈自由随意、不拘一格的特征,这使男女相拥的对舞沃尔塔和朗德莱很快传播到欧洲各国的上流社会。

野心勃勃的法国皇后凯瑟琳·美帝奇(Catherinede Médicis)为了阻止亨利三世掌握实权,挖空心思举办各种舞会。

昔日举止粗野的王公大臣们变得彬彬有礼了,他们以文雅而礼貌地对待女士为荣,舞会正是表现这种高雅风尚最理想的场所。就这样,经过修饰美化的乡村舞蹈进入了宫廷。

华尔兹也成为第一个在公共舞厅流行的舞蹈。1797年,仅巴黎就有600多个公共舞厅。有人描述道:“你看,男士和女士面对面,女士的手搭在男士的肩上,男士的手扶着女士腰部,人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在舞池里有节奏地一起一伏,飘逸旋转,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疯狂。”

甚至连拿破仑一世都曾说:“为了获取等级或称号,参加六小时的舞会有时比出征六次还管用。”

舞蹈如同音乐一样是“世界语”,相互交流无需媒介。无论产生于哪一个民族的舞蹈,都很容易跨越国界。

施特劳斯父子与华尔兹

华尔兹对新舞曲的渴求成就了众多的音乐家,这些音乐家大多来自维也纳。

兰纳(Josef Lanner)在维也纳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在演奏的同时,他也创作了第一部华尔兹乐曲。这部乐曲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中汲取灵感。很快,兰纳的第一批华尔兹作品被世人广泛传播,乐谱供不应求。

此时,在这个被舞蹈和音乐包围的城市维也纳,诞生了一个与华尔兹紧密相联的家族——施特劳斯家族(Strauss)。约翰?施特劳斯原本是兰纳的搭档,他负责演奏,兰纳负责作曲。

后来,施特劳斯以兰纳的名义谱写乐曲,两人逐渐产生隔阂,最终分道扬镳。施特劳斯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使华尔兹舞曲逐渐成为一种著名音乐。

兰纳和施特劳斯之间的竞争,也把维也纳造就为“华尔兹之都”,并推动华尔兹舞曲征服了整个欧洲。

1834年末,施特劳斯受邀去德国、捷克演出,这是施特劳斯第一次离开维也纳,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情的欢迎。随后他又去了荷兰、比利时,并承办了一个欧洲巡回演出,整个欧洲都散发着华尔兹的活力与激情。

如果说老施特劳斯造就了华尔兹的流行,那么小施特劳斯则使华尔兹舞曲成为古典音乐代表。1830年起,老施特劳斯占领了整个维也纳的舞台,人们甚至忘记了贝多芬和莫扎特的存在。然而,他的音乐还是介于流行音乐和经典音乐之间。

老施特劳斯为使华尔兹登上高雅音乐的殿堂曾积极努力,但最终难以如愿以偿。小施特劳斯实现了他父亲的音乐梦想,他谱写的《蓝色多瑙河》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美的音乐作品之一。

1867年,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行,观众的共鸣使《蓝色多瑙河》获得了国际声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

老施特劳斯使华尔兹誉满欧洲,小施特劳斯则使华尔兹享誉世界。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时任美国总统邀请世界各国的知名人士参加庆典,小施特劳斯也在受邀之列。

他于1872年6月13日抵达美国,船靠岸时,他立刻被一幅巨大的广告牌惊呆了。这幅广告牌有三层楼之高,上面画着小施特劳斯站在地球上,挥舞着指挥棒,可见华尔兹当时在全世界有多流行。

华丽的落幕

看过1997年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的人肯定对这一幕记忆犹新:苏菲?玛索扮演的安娜一身长裙,脑后的发髻挽得一丝不苟,在欢快悠扬的舞曲中,她与弗洛斯基在光影交错中翩翩起舞,两人快乐的旋转、晕眩,沉迷在浪漫的华尔兹中。

现今西方的婚礼中,华尔兹是最浪漫、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愿意轮流与新娘跳舞。

20世纪,华尔兹也随之发展出很多新颖的形式。在北美,华尔兹出现在魁北克民间舞中,克里奥人的舞蹈中也能看到华尔兹的影子;在南美,华尔兹与探戈结合,华尔兹对爱情和内心的表现在探戈中得以加强。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地区形成新风格的华尔兹重新回来征服了欧洲。

但是,自1968年以来,社交舞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华尔兹舞被更嬉皮、轻松的舞蹈替代。昔日人们心中热情洋溢的华尔兹却给现代人以“曾经的小步舞”的形象,似乎它又成了整齐协调、讲究对称重复、四平八稳的舞蹈。

在拿破仑时期,华尔兹是卢梭所向往的冲破等级限制束缚、崇尚自然的新舞蹈形式,现在,华尔兹却成了追求自由的绊脚石。

相应地,舞蹈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华尔兹不再是舞台上光辉灿烂的中心,布鲁斯、爵士和阿根廷探戈等表现个人情怀的舞蹈成为主流,华尔兹已无可奈何地被边缘化。

但无论如何,华尔兹曾经的辉煌与它带给这个世界的欢乐是人们难以忘怀的。


(作者: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