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兵败下落,是否真的剃发为憎?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人物黄巢,由于拥有过人的胆识,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最高统帅。其间曾一度攻占唐都长安,建立起政权,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但是,由于内部叛变、战略错误等因素,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黄巢兵败下落,是否真的剃发为憎呢?

关于这个问题,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人笔记里。

如曾为赵匡胤拟周恭帝禅位制书的陶谷,在其著作《五代乱离记》里记载:“黄巢遁免,后祝发为浮屠,有诗云:“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

这个陶谷本姓唐,后晋时因避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名讳,改姓陶。幼年时其父被邠州节度使杨崇本杀害,随母亲改嫁到杨家,十几岁便善写文章。

再如邵博的《河南邵氏闻见后录》里载:“唐史中和四年六月,时溥以黄巢首上行在者,伪也。东西两都父老相传,黄巢实不死,其为尚让所急,陷泰山狼虎谷,乃自髡为僧得脱,往投河南尹张全义,故巢党也。各不敢识,但作南禅寺以舍之。”此外,他还曾屡次游览南禅寺,一次,他看见壁上有黄巢穿着僧衣的画像,“其状不逾中人,唯正蛇眼为异耳”;寺中“更有故写真绢本尤奇,巢题诗其上云:‘犹忆当年草上飞,铁衣脱尽挂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凭栏干看落晖。’”

约生活于宋理宗时期的张端义,也在其著作《贵耳集》中载:“黄巢后为缁徒,曾住大刹,禅道为丛林推重。临入寂时,指脚下,有黄巢两字。”

以上三者的记载,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黄巢兵败后剃发为憎。

又由于三人生活的年代离黄巢的年代比较近,这种说法被很多学者采用。

不过,问题却有很多。

如南宋末年的赵与时就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指出:所谓黄巢题诗原是取诗人元的两首《智度师》诗“窜易磔裂,合二为一的伪作”。元原诗之一: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缁衣。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之二:三陷(史)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纳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看落晖。

而邵博的《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关于其可信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编盖续其父书,故曰《后录》。其中论复孟后诸条,亦有与《前录》重出者。然伯温所记多朝廷大政,可裨史传;是书兼及经义、史论、诗话,又参以神怪俳谐,较《前录》颇为琐杂。”又称:“谈诗亦多可采。”

可见,黄巢兵败剃发为憎的说法还是有问题的。

那么,黄巢兵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

在唐朝历史关于黄巢的记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个是被杀,另一个是自杀。

至于哪一种,现在还是一个谜。

后的结局如何,至今还有不同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