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三天!跟着嫦娥中继星去月球,快上火箭!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太空精酿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陪伴地球已经45亿年。它对维持地球自转稳定、地轴指向、海洋和固体潮汐、夜晚照明等方面意义重大,可以说离开了月球,地球根本不会是今天这种光景。

但由于地球强大引力的影响,月球也为之付出了一定代价:地球将它的自转周期减慢为与围绕地球公转周期完全一样。就好比小朋友玩游戏时,一个人一边围绕着另一个人跑(公转),一边却始终面向他(自转)。我们永远只能看到小朋友正脸而无法看到背后。

这在天文学领域叫做潮汐锁定。在这种效应下,人类在地球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无法看到背面。

人类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的月球正面(左)和看不到的背面(右) 图片来自NASA

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三号无人探测器首次环绕月球并看到月球背面;1968年阿波罗8号宇航员肉眼看到月球背面;我国发射的嫦娥一/二/三号也都拍下了月球背面的照片。

但是由于月球对电磁信号的阻隔,人类的航天器不可能长期在背面逗留,只能在环绕月球飞行时短暂观察。因此,至今人类没有任何航天器抵达过月球背面的土地。月球背面变成了“月之暗面”。

月球背面的秘密,将由信号中继卫星传回地球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航天局

2018年上半年,高歌猛进的航天大国中国将为人类探月拿出巨献:发射一颗嫦娥探月通信中继卫星抵达地月引力平衡的拉格朗日二点,这里的环境可以允许通信卫星长期保持稳定轨道并实时传递来自月球背面的信号,可谓是“中国之眼”。这将是人类首次在该点布置通信中继卫星!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直接通信,而不再担心月球的阻隔。

这次探测,我国探月工程也将进行中继星公益搭载活动:你可以通过报名并送上祝福的诗句,这些祝福将会由中继星送到月球附近。

由于轨道特点,这颗中继星会留在那里数十亿年直到地老天荒甚至宇宙毁灭,那里也将是你留给这个宇宙最好的留言保管处!

领票地址:https://www.slec-china.com

火箭型号:长四丙火箭

出发地点: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出发时间:2018年五月左右

旅程距离:48万千米

截止时间:2018年3月6日零时

你还可以参加抽奖,如果足够幸运,你不仅可以拿到嫦娥三号登陆模型,还可能被邀请亲临现场观看火箭发射!

还犹豫什么?来不及了,快上车!

哦不,快上火箭!已经12万人上来了!

作者的火箭票已经拿到手了!

叶培建院士曾经自信说过:“我们将尽力让这颗卫星工作时间足够长,以服务于更多需要它的各国探测器”。这既是中国航天强大实力的体现,也是我们开放给国际科研界的宽广胸怀。

同时,为利用月球背后几乎不被地球干扰的特点,这次任务还将携带两颗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卫星组成编队实现天文干涉测量实验。宇宙大爆炸后黑暗时期到底有什么,由它来揭秘。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在月球背面主要观测的“太空天文台”,当两颗卫星飞到月球背面时,可以摆脱地球辐射出的红外线等电磁波影响,用最纯粹的环境观测宇宙。“中国之眼”加上两位“护法”,中国制造洞悉月球背面所有秘密。

中国人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攻破各种关于月球背面的谣言,即便有了中继卫星作为眼睛洞悉一切,中国航天人仍然相信只有亲自触碰到的才是真实。

嫦娥四号(左)和玉兔号月球巡视器(右)曾是嫦娥三号的备份,不过目前明显要创造中国航天新高度 图片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在中继星任务成功后,中国将在它信号中继辅助下、在2018年年底执行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任务,这将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陆这片区域,工程技术难度可想而知。嫦娥三号已经成功登陆月球正面并释放了一只“玉兔”,成为苏美70年代探月之后近40年来唯一造访月球表面的人类访客。

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并释放另一只“玉兔”,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月球背面的访客。“嫦娥”和“玉兔”将在月球全方位寻找“广寒宫”和“桂树”的痕迹。此外,嫦娥四号任务将携带来自德国、荷兰、瑞典和沙特的多国仪器。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开始走向国际化,这是中国航天的另一个高度。

月之“暗面”,中国即将制造“最高点”。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