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有能力却坏在了墙头草性格上的宰相:封德彝

封德彝,唐朝宰相,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之孙,隋朝通州刺史封子绣之子。

封德彝出身于渤海封氏,早年曾为杨素幕僚,后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年间,封德彝受到虞世基倚重,使得朝政逐渐败坏。江都之变后,又投靠宇文化及,任内史令。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彝投降唐朝,逐渐获得唐高祖的信任,官至中书令,封密国公。


揣摩人心

杨素营建仁寿宫,规模宏大、装饰奢华。隋文帝大怒:“杨素耗尽民力来装饰离宫,使我与天下结怨。”杨素非常恐惧,害怕受到处罚。封德彝安慰道:“您不要害怕,皇后来后,自会免罪。”次日,独孤皇后果然慰劳杨素。杨素返回后,问封德彝道:“你怎样预料到的?”封德彝答道:“皇上节俭,因此初见宫殿奢华必然发怒,但他很听皇后的话。皇后是妇道人家,就喜欢奢华。皇后高兴,那么皇帝也就高兴了。”杨素叹道:“揣摩之才,我不如你。”

并非庸臣

622年(武德五年),突厥入侵太原,又遣使求亲。唐高祖向大臣问计,群臣大都主张求和。唯有封德彝一改晋阳起兵以来对突厥让步的态度,道:“突厥入寇,是轻视我中国,认为我们不敢交战。应该打赢了再言和,才能恩威并施。如果现在不战,日后突厥还会再来。”唐高祖表示同意。

御史大夫杜淹上奏道:“各部门的公文案卷恐有稽延错漏,请求让御史到各部门检查核对。”太宗征求封德彝的意见,封德彝回答说:“设官定职,各有分工,如果真有错失,御史自当纠察举报。假如让御史到各部门巡视,吹毛求疵,实在是太繁琐。”杜淹默不作声。太宗问杜淹:“你为什么不加争辩呢?”杜淹回答说:“国家的事务,应当务求公正,从善而行。封德彝讲的话深得大体,我心悦诚服,不敢有所非议。”太宗高兴地说:“你们如果都能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忧虑呢?”


封德彝生前深受唐太宗礼遇,并数次向太宗进献效忠之策。同时,他又暗中依附太子李建成。唐高祖曾打算废黜李建成,立太宗为太子,因封德彝力谏而止。但这些事非常隐秘,封德彝死后多年,才被唐太宗得知。

643年(贞观十七年),治书侍御史唐临弹劾封德彝生前的奸诈行为,唐太宗命大臣讨论。民部尚书唐俭道:“封伦生前深受恩宠,而罪过暴露于死后,所任的官职不能全部褫夺,请收回封赠、更改谥号,以为惩戒。”唐太宗遂剥夺封德彝的司空之职,削除所封食邑,改谥号为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