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养蛙了吗 旅行青蛙这款小游戏为何突然就火了

2018年开年,在紧接着刷完一波新年祝福、跳一跳、恋与制作人之后,朋友圈又迎来了一波“晒蛙”狂潮。无数宝妈们带着不同的心情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表达着对自家蛙们的爱。你或许能在各种社交平台尤其是朋友圈看到各种这样的画风:

甚至在微博,平均每5条微博就会夹带一些大V们转发的各类关于养蛙的表情包和小漫画:

甚至连中国消防官博都忍不住“陈独秀”了一把:

这款叫《旅行青蛙》的游戏就这样突然火爆起来。那么究竟有多火?百度指数显示,近7日的日均值突破70万,且整体环比上升600%+。

而在微博上,#旅行青蛙#的话题阅读已经突破14亿。

在iOS免费软件排行上,《旅行青蛙》已经登顶App Store榜首,把微信、抖音、王者荣耀纷纷挤下去。

甚至火爆得上了日本雅虎头条。

而创造了这一现象的其实只是个小游戏。这款游戏原名旅かえる,是由游戏公司HIT-POINT研发的一款放置类型手游。

只要给它收拾好行囊,它就会自动出门远行。玩家的视角仅有庭院以及屋子里两个场景。主角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蛙,玩家可以给它取名字。通过收集三叶草去商城买东西,有食物、幸运符、道具。青蛙带着这些东西就会出门旅行,然后旅行途中会邮寄照片,回来还会带回来当地的土特产。

某知名游戏网站上对这游戏规则的基本解读就是:收割三叶草→给你儿砸带好吃好喝→儿砸能去更好的地方→给你带回更好的纪念品→儿砸能有更多的小伙伴→收到小伙伴们更好的回礼→然后给你儿砸带更高级的好吃好喝→……买不起就氪金买三叶草~

但是,“旅行青蛙”出不出门、什么时候出门、什么时候回来,全都是随机的。

这种动物养成游戏,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玩过这种电子宠物:

而距离这一电子宠物的问世已经过去20多年,如今大家已经可以借助手机,随时随地进行云养宠物。

制作这款游戏的日本公司,HIT-POINT本是个只有十来个员工的小公司,但是却非常会做那种“闲的蛋疼就玩两下”的小游戏,且每一款基本都火过一段时间,不得不让人敬佩这个公司在制作游戏与对年轻人心理洞察上的深刻把握能力。

比如几年前小编也玩过的《猫咪后院》,算是《旅行青蛙》这种放置养成类游戏前身,这个出自同公司的小游戏充分满足了女性玩家们云养猫日常需求,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1900万的下载量,并且还推出了真人电影。

火爆的热点也引发了营销界的借势。由杜蕾斯带头开始在微博上玩起了各种和养蛙相关的海报:

甚至连网易云音乐都在app里借势给自家的“真养蛙厂”打起了广告:

那么为什么这款小游戏会如此火?

试想一下,作为当下被贴上佛系青年标签的年轻人,特别是女青年。每天或被家里逼婚、被上司逼业绩,没有什么交心的朋友,渴望倾诉却又不敢直接吐露心声,做事随性就好,随心就好。这样的空巢青年遇上了同样如此随性的一个佛性小游戏——你可以随时打开看看蛙,给它的包放好东西,可以等它回来,也可以盼着它早点出门,你甚至可以不打开好几天,一切随缘。你不用像玩恋与制作人一样氪金,也不用像玩王者荣耀那样输了还得骂队友是小学生。你只需要做的就是等待。而在这种过程中,你可以分享养蛙成果,而这便成为你新的表达内心世界的社交语言,可喜的是,社交圈里出现了无数的同类。

听起来是不是非常契合?

这款游戏产自日本,制作人本身其实也并没有有意要推海外。但其实游戏在日本本身也很受欢迎。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危机,生活在大都市里的日本人,每天以高强度的工作和超负荷的身体运转,换取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日本人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抑郁、空虚、猜忌等心理问题。工作生活上的压力造成日本少子化现象越发严重,随之而来的是不婚族、啃老族、御宅族诞生。同时,作为精神安慰的二次元文化、御宅文化和治愈系作品诞生。而高速发展的中国如今也开始遭遇了同日本类似的现象。如此一想,满足云养儿的这款小游戏在中国大火也不足为奇了。

火爆的原因其实还有很多,但契合年轻人心理的这一因素,应该是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

这款游戏对营销有何启示?

任何突然火爆的现象级产品对营销来说都有着极强的启发性作用,鹿豹座小编认为,这一游戏的火爆,对营销,特别是传统行业营销来说,更具有营销指导意义。

其中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启示便是要去理解时下年轻人想法,去分析他们的心理。90后作为今后社会的中坚力量,也作为未来消费市场的主力,已经越加被品牌重视。近年来,不少品牌在洞察年轻心理上持续跟进,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17年90后脱发突然流行,霸王就推出了一款二次元风格的双十一礼盒,拉拢的便是年轻人的心。

重视社交平台影响力大概是其二。与旅行青蛙类似,当下流行的游戏或者产品,大部分是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诞生的火爆,比如此前的微信跳一跳和恋与制作人。社交平台作为爆发性传播的重要渠道将是未来营销的主流通道。如何给产品和品牌在社交平台制造可传播的话题,以及以怎样的形式去传播都是品牌需要针对产品、渠道和受众上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