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教学存在缺失,教师方面主要有哪些原因?

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称之为新诗。

我们知道,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加之在形式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新诗该怎样进行教学?新诗教学存在缺失,教师方面主要有哪些原因呢?

首先,教师不重视不擅长新诗教学。

在新诗教学中,教师不重视新诗教学和不擅长新诗教学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自身素质和文学素养以及理论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教师阅读经验、学识素养贫乏,在新诗教学中常常出现‘失语’现象”(赵飞《中学新诗教学“失语”现状分析与教学建议》)。平时,语文教师对诗歌的阅读不多,在教学时受教学参考书的影响,总是依赖教参,教师没有厚实的诗歌艺术功底和驾驭诗歌的理论厚度,因此,遇到诗歌篇目,就感到不太好掌握备课的尺度,备课和讲授就只能扒教材、讲教材(很明显这恰恰忽视了新课改中树立新的教材观——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要求),有些教师甚至认为现代新诗只要能够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师不重视不擅长新诗教学的原因有: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新,不重视新诗教学。由于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新,很多教师未能够把教育理念渗透到我们的教学课堂活动中,教育理念陈旧不新,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不知道有什么教育理念,而且上课也不需要什么教育理念,只管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去上课就行了。

再者,根据考试大纲中的要求:新语文教学大纲颁布之前,新诗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比例较小,考试内容涉及新诗部分不多,且作文部分的要求往往有:除新诗外文体不限。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颁布后,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新诗篇目,新诗单元可谓异彩纷呈,蔚为大观,作文部分的要求也取消了对新诗体裁的限制。

其次,教师的理论水平不高,新诗鉴赏的能力不强。教师的理论水平不高,首先是因受自身阅读经验的影响,对新诗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话语的表面而找不到诗歌的内核,视野狭窄,心灵中柔软的敏感已经逐渐僵化,更重要的是很多教师自己不懂诗,不爱诗,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内核,体会不到诗歌丰富的内蕴,只能照本宣科,只是在那里“应付”。其次是“教师学识素养的贫乏,教学过程中放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当代中学生的心理情感和生活经历,错误地认为对新诗的教于学只要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车日涛《试论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原因及出路》)。再次是,对新诗鉴赏的功底不扎实。“新诗教学自身存在的一系列模糊而困惑的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教师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外国素养,很难将看起来直白简单的新诗讲出味道,讲出个所以然来[8]”。由此可见,由于教师的理论水平不高,新诗鉴赏的能力不强,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把握诗意,当然不可能引领学生走入诗歌的世界。

最后,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新诗教学的水平不高。对于新诗的阅读,教师往往在于对教参和教辅图书的依赖。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新诗教学的水平不高,这已经让教师像他们的学生一样丧失了阅读的冲动。由于阅读实践的严重匮乏,从而导致新诗教学新理念的僵化,自然地,教师新诗教学的水平就得不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