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那么喜欢画壁画?今天才知道

1944年2月1日,敦煌艺术研究所于莫高窟正式成立。说起敦煌石窟的建筑艺术,人们往往立即会联想到绚烂的壁画。壁画曾经在古代的重大建筑中大量存在,成为许多建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什么古人那么喜欢用壁画来装点建筑呢?

事实上,建筑并不仅仅是“造房子”的技术活儿,它更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越是重要的建筑物,审美、象征等精神功能就越为突出。可是,就建筑本身而言,由于受到技术和材料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于精神的表达远不及绘画、雕塑等艺术手段那样来得自由和直接。这样,既美观而又生动的壁画就成为帮助建筑表达某些特殊意义和审美意趣的绝好工具。

“精神功能”在宗庙、陵墓和宫殿等纪念性建筑物中的地位最为突出,这类建筑壁画的艺术成就也往往格外辉煌。就拿佛教建筑来说,宗教建筑的最重要功能当然是向教徒传播宗教经典了,可是佛教经典却往往抽象、生涩、难懂,规诫训导的功能仅仅只依靠建筑自身所创造的空间氛围是难以胜任的,而壁画却正好可以大显身手:主题鲜明又易于理解的壁画,使原本生硬的墙体成了“会讲故事”的建筑构件,建筑空间也因为被赋予了神秘的象征性而显得更加神圣且含义隽永。

宫殿建筑中的壁画也往往被用来营造宏大气势,以象征王权和宣扬功业。汉代甚至出现了一种被称作“画室”或者“画堂”的建筑,这种宫室殿阁有时整个墙面内外都画满了壁画。汉武帝绘诸神图于甘泉宫,汉宣帝画功臣像于麒麟阁,这些都是古人借助壁画的艺术感染力来突出建筑除遮风避雨之外文化功能的具体体现。

陵墓建筑中的壁画是特定墓葬文化的表达,象征性意味更加浓厚。河南洛阳出土的东汉晚期朱村墓室建筑中,壁上不仅绘有宴饮等奢华生活场景,还描绘了遨游三界车马仪仗队出巡时的盛况。尽管墓室的建筑空间有限,可是借助壁画,人们巧妙地为逝者创造了无限宽广的想象世界——飞天升仙,恩泽后人。

除了文化象征意义以外,建筑的审美功能,也往往需要借助其他艺术予以加强。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壁画本身对建筑空间和环境气氛的塑造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达·芬奇为意大利米兰圣母恩泽教堂所绘制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创造性地将建筑穹顶和门窗的透视线与画面的透视线巧妙地结合,使信徒一进入建筑,视线就自然落在画面中心的耶稣像上。壁画不仅利用建筑空间阐释了《圣经》故事,还反过来突出了建筑恢弘的空间和美丽的光影变化,成为建筑艺术的点睛之笔。

意大利米兰圣母恩泽教堂中的壁画《最后的晚餐》

对于许多古典建筑而言,壁画与建筑在审美表现上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同时,不同的壁画主题与建筑功能相结合,赋予了建筑独特的宗教、礼乐等文化内涵。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壁画,这些经典建筑的文化艺术成就必将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