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抗癌边科研的“克隆牛之父”

2017年10月,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校内最繁华的一条道路有了新的名字:“杨向中路”(“Jerry Yang RD”),校董事会以此纪念华裔科学家杨向中,这位”克隆牛之父“,逝世于2009年2月5日,去世时,仅50岁。克隆羊“多莉”之父维尔穆特多次公开惋惜:我们失去了一位家畜育种方面的专家。

图片来源:科学网

农村走出的”克隆牛之父”

1959年7月,一个婴孩在邯郸市魏县院堡乡连三家村出生,他就是杨向中,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的他,高中毕业后,也走向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务农,养猪,还凭借懂一些兽医知识经常给乡亲们家牲畜看病,被乡亲们亲切的称为”赤脚兽医“。

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杨向忠的一生,大概就和黄土地相伴了。1977年,好消息传来,国家恢复高考。杨向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后又以全系第一成绩拿到了公费留学的名额,1983年,杨向中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录取,主攻胚胎生物学方向。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杨向中选择了留校任教。1996年,杨向中担任康涅狄格大学动物科学系副教授和生物技术中心动物基因部主任。杨向中教授大半辈子都在科研岗位上度过,他十分热爱生物科研,连妻子,都选择的同行业学妹,二人搭伙研究,成为了一段佳话。

图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杨向忠在康涅狄格科研的第三年,用母牛耳朵上的细胞克隆出的克隆牛“艾米”横空出世,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头克隆牛,通过自然繁殖,艾米生出了建康的牛宝宝,这也是二代克隆牛实验首次成功。作为实验团队的领导者,杨向中被国际生物界授予”克隆牛之父“的称号。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网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国家公费出国留学,学成之后留在国外发光发热的科学家大有人在,而杨向中不一样。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不止有祖国,还应该时刻不忘报效祖国。尽管在国外有稳定的事业,杨向中还是惦念着祖国,每年都要回国几次,一来和祖国科技农业人才交流,二来,去看看生养自己的黄土地。

赴美留学的留学生们都知道,有一个叫做旅美农学会的组织,留学生们遇到问题可以相互交流帮助,甚至申请经费。这个协会的组织者就是杨向忠。不只是旅美农协会,杨教授眼光放得长远,帮助留学生解决问题不够,还应该让更多的优秀青年能够出国深造,他积极筹建“中国—康奈尔科研基金项目”,前后筹集了200多万美元,这就是“中国桥基金会”的前身。基金会存续十几年间,前后接待了200多个中国代表团赴美科技交流,还帮助200多个中国学生能够成功赴美深造。

21世纪初,我国刚加入WTO,经济实力刚得到世界认可,但科研实力并未引起国外重视,他们关于我国科研机构研究水平研究成果的了解甚少。杨向中很着急,他希望全世界都能够看到都能够关注这个大国科技的崛起。他主动和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沟通,最终,《自然》杂志主编为首的代表团来华访问,2003年,《自然》杂志退出了中文版《中国之声》特刊,这是一项创举,一次有纪念意义的突破,以权威杂志《自然》为窗口,中国科技水平开始被世界所知晓。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向忠了解到,美国的普通奶牛产奶量是我国的15倍,良种高产奶牛在美国已经普及,但中国还没有。目睹中国奶牛业和美国的巨大差别,他心急如焚,几次回国为此事专门周旋于各个部门,希望能够将美国优质种牛引进国内,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在他的努力下,优质种牛引进回国,这种奶牛一直保持着当时的高产奶记录。

连“癌”都能抗,还有什么抗不过去?

1997年9月,杨向中发现脸上长了一个瘤,一家人一起吃饭时,他故作轻松的问妻子,如果检查出来,是癌症怎么办?妻子说:“你在开玩笑吧,你那么年轻,家族也没有癌症病史,不会的。”不久后,检查结果出来了,确诊腮腺癌,医生说索性不是晚期,可以通过化疗延续生命。

彼时的杨向中37岁,正值壮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向中曾坦言:癌症的压力,让我几欲自杀,浑浑噩噩地了很久,但我放心不下自己的研究成果,我慢慢开始边化疗便继续搞科研,没想到居然活到了现在,上天帮我啊。后面我顿悟了,连“癌”都能抗,还有什么抗不过去?这也成了我笑对人生的信条。

实际上,抗癌过程很煎熬,化疗放疗十分痛苦,但在他抗癌期间,他依旧醉心于生物科研事业。杨向中连同多位知名专家提出建立“国际再生生物医学研究所”的提议,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和他们老一辈学者一起致力于克隆技术研究,在胚胎干细胞和治疗性克隆研究上,让中国技术领先世界。这时,正是他和癌症斗争的第9个年头。

正是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有了后来的成功。他说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在和命运抢时间,他希望他能活着看到国家科研走向世界前列,也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用来治疗自己的绝症。克隆技术的发展,为人类修补自身患病器官创造了可能性。细胞克隆再生,替补患病器官,排斥可能性有望降到最低,换句话说,很多被认为绝症的病都可以治愈。

被世界铭记的杨向中

杨教授逝世之后,康涅狄格大学新任校长Susan Herbst坚持向校董事会提议,将学校一条繁华路段命名“杨向中路”,以此纪念杨向中在克隆方面的成就对康涅狄格大学带来的影响。

不止在国外,在国内,我们的国人也无法忘怀杨向中教授的伟大贡献。祝诚是中科院动物所的一名研究院,也是曾经和杨向中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提起杨教授,他满心的尊崇:“杨教授,是最早架起我国与美国科学家联系合作桥梁的工程师,他著作等身,刚开始接触时,我害怕他会有架子,但出乎我意料,他如此平易近人,他永远是我们的榜样与骄傲,是我们学习的目标”。

图片来源:《世界克隆牛之父》杨伯芳新编

2010年,杨向中教授逝世一周年,他的故乡,邯郸市魏县政府在院堡乡中心小学竖起了一座雕像,真人等高,栩栩如生,大家希望,杨教授孜孜以求,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爱国爱家,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够感染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魏县学子,让魏县能够诞生更多如杨向中一般为祖国做贡献的精英。

杨向中基本资料:

姓名:杨向中

生卒年月:1959年7月-2009年2月5日

国籍:中国

主要成就:克隆牛之父,带领15位科学家完成了世界上首例用非生殖器克隆动物的前沿技术。

抽取成年牛的成纤维细胞经过长期培养产出6只克隆小牛,为世界首例。

旅美农学会首届朱熹和理事长

参考资料:

1.在动物克隆中“寻梦”的杨向中(1959-2009),石磊; 艾伦·特朗森 ,世界科学,2009-04-15 期刊

2.世界“克隆牛之父”杨向中,陈伟源,国际人才交流,2009-04-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