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小传:我鼓励鲁迅写出狂人日记,推行国语罗马字

钱玄同小传:我鼓励鲁迅写出狂人日记,推行国语罗马字

【1939年1月17日】79年前的今天,推行普通话,简化汉字的先驱钱玄同病逝

钱玄同(1887年9月12日-1939年1月17日)浙江湖州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汉字改革的先驱。鼓励鲁迅写成《狂人日记》。

【拜章太炎为师的愤青】

1887年9月12日,出生于今浙江湖州,父亲是清朝同治年间进士。

1904年(17岁),剪掉辫子,与朋友共办《湖州白话报》,封面上只写“甲辰年”、不写光绪三十年。

1906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拜章太炎为师,与黄侃、鲁迅、周作人等人结识,加入同盟会。

【鼓励鲁迅写出《狂人日记》】

1910年(23岁),回国后任中学教员。1913年到北京,在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授,长达二十余年,同时长期在国立北京大学兼课。

1917年(30岁),他向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投稿,倡导文学革命,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随后两年,钱玄同是《新青年》的轮流编辑之一。

在这期间,他曾动员鲁迅给《新青年》写文章。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就是钱玄同催促他写出的第一篇作品,并且第一次用“鲁迅”作笔名。

【致力于国语运动】

1917年(30岁),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致力国语运动。会长是蔡元培。该会宗旨是研究本国语言选定标准,以备教育界采用。他所著的《文字学音篇》是中国高等学校最早的音韵学教科书,数十年来,影响颇大。

1919年,他成为“国语统一筹备会”的常驻干事。同年,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出版了《国音字典》,最终由教育部公布成为教育标准,其中钱玄同起了关键作用。

【国语罗马字】

1922年(35岁),钱玄同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1925年,钱玄同与黎锦熙一起创办《国语周刊》。“国语统一筹备会”于1928年改组为“筹备委员会”,于1935年又改组为“国语推行委员会”,他都一直任常务委员。

国语罗马字由林语堂倡议,钱玄同、赵元任拟定,1928年9月26日由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

该方案使用复杂的拼写规则来标示声调,虽使用不广,但直至今天在某些场合下仍被使用,如为区别山西与陕西,将陕西写作Shaanxi。华人姓名也常用到,如陈省身(Shiing-Shen Chern)、马英九(Ma Ying-jeou)、蔡英文(Tsai Ing-wen)等。

【推行简化字】

1934年(47岁),钱玄同又提出《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并自己起草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2300多字。1935年,大学院公布了其中的324个字。这是历史上由官方公布的第一批简化汉字。为新中国推行“简化字”立下先例。

不过,此次简化却引起了轩然大波。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尤为反对。戴季陶说:“简化汉字十分荒谬,破坏了中国文化”,并三个月拒绝参加国民党会议。1936年2月,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

【文字改革的先驱】

此外,钱玄同还倡导使用新式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公元纪年法、汉字横行书写等。

可以说,建国以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钱玄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做过很多坚实的奠基工作,称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驱。

1939年1月17日(52岁),钱玄同忽然右脑部溢血,在北京的德国医院逝世。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是他的儿子。

【四十岁该枪毙】

钱玄同说话喜欢直来直去,从不转弯抹角。他以为中年以上人大都是固执而专制的,曾经激愤地说:“人到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但是他自己过了四十岁还没有死。到了他四十一岁生日的时候,胡适便给他作了一首《亡友钱玄同先生成仁周年纪念歌》。内容是:

该死的钱玄同,怎么至今未死。一生专杀古人,去年轮到自己。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耻。这样那样迟疑,过了九月十二。可惜我不在场,不曾来监斩你。今年忽然来信,要作成仁纪念。这个倒也不难,请先读封神传。回家先挖一坑,好好睡在里面。用草盖在身上,脚前点灯一盏。草上再撒把米,瞒得阎王鬼判。骗得四方学者,哀悼成仁大典。年年九月十二,到处念经拜忏。度你早早升天,免在地狱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