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贵族狩猎活动的明星周边:德国赫伯茨花纹钢猎刀

编者按: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德国索林根(Solingen)是刀具研发和生产的重镇,自古以来为军队和民间提供了无数精良的刀剑。而赫伯茨(Herbertz)是来自索林根的一家老字号,在刀具设计和制造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今天我们来看看赫伯茨(Herbertz)花纹钢猎刀。

和中国古代的传统有相近之处,欧洲过去的王侯对于狩猎运动非常痴迷。狩猎活动可以使参与者综合练习骑术、射击、击刺、野外生存和烹饪等技术,具有军事演习的性质,因而备受贵族阶层的青睐(话说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中还表现过刘备和曹操陪天子出猎的场景)。随着二战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属于贵族特权的狩猎运动在社会上逐步平民化,不少各个年龄段的人士热衷其中。不过,由于现代城市化的影响,纵马奔驰的狩猎活动在寸土寸金的欧洲大陆已经不太容易开展,且还要受到各种现代动物保护法律的制约,所以狩猎的户外活动属性已经大大超过了军事训练属性。人们往往不是为了打到猎物,而是为了锻炼身体和能力。

如同美国的高尔夫球运动一样,既然有人喜欢这种高雅运动,自然对运动器具和周边有着商业需求,就会有厂商生产相应的产品。枪械之类的自不用说,就说作为周边的小猎刀吧,由于尺寸原因,对于野兽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实际上谈不上是猎兽的武器,而只是一种辅助的工具。其作用多是切割被击毙的猎物,或是作为餐刀使用。有点类似于清代的顺刀。虽然小猎刀的实际作用有限,但因其尺寸小巧,又可以是传统狩猎服饰上的饰物,同时在生活中也可以随手使用,可以开信封、拆快递,收藏个几把也不占地方,所以市场比较大,生产厂商众多,推陈出新的速度也快。

▲各种猎刀

这款赫伯茨(Herbertz)花纹钢猎刀是该公司最新出品的猎刀之一,实际尺寸比较大,全长24.5厘米,刀柄以上的刀身长12.1厘米,刀柄和护手部分总长12.4厘米,总重量约325克。由于一般德国的战术折刀或战术刀总长度在24厘米左右,刀刃在8.5至9.5厘米之间,重量在150克或更重;德国传统的小猎刀,长度多在20至25厘米之间,刀刃在8.5至10厘米之间,重量多在100至150克之间,取平均值,则长度为22.5厘米,刃长9.25厘米,重量125克,刀刃占总长度的41.1%。

基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本款花纹钢猎刀的的总长度是标准尺寸的109%,刃长是标准尺寸的131%,重量是标准尺寸的260%。实际刀刃占总长度的49%,大于平均值得41.1%。由此可以认为,这一款猎刀是一种重型猎刀,刀身偏长,尺寸虽然紧凑但很有分量。

再看材质,刀身采用AISI 420不锈钢制作,该材质具有一定耐磨性及抗腐蚀性,硬度较高,价格较低,适用于对不锈钢普通要求的工作环境,多用于制造耐大气、水蒸气、水及氧化性酸腐蚀的器件。刀身制作采用大马士革钢工艺,一共使用81层钢材打造成花纹,而且靠近刀背的部分保留着锻造时的状态,呈现出粗犷的龟裂纹理。这正是赫伯茨(Herbertz)花纹钢猎刀的标志性特征。刀身宽厚,刀头一面开刃、一面起脊,便于刺击。刀柄为蔷薇木(Rosenholz)制成,呈现出深红色泽。

刀柄由两大六小一共八个不锈钢目钉与刀身固定,并设有四个手指槽,刀柄尾部有孔,便于悬挂刀绳。所谓蔷薇木就是中国俗称的红木的一种,主要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木质坚硬,抗腐蚀、抗虫蛀的能力很强,能够在常温下保存很长时间,而且色彩艳丽,富于美感。护手为不锈钢制,尺寸大而坚实,与刀身连接部分呈垂直相交,与刀柄连接部分呈弧形,与刀柄最上方的手指槽相接。随刀配有专门的真皮刀鞘,刀入鞘后,由护手上方一个皮带锁扣固定。刀鞘自带皮环,可以佩戴于腰带上。

这款赫伯茨(Herbertz)花纹钢猎刀的设计相对传统的德国小猎刀而言有所突破,其刀身设计吸收了美国鲍威尔(Bowie)型刀的造型,手柄采用了手指槽的配置,刀身、刀柄都较传统德式猎刀厚重。而另一方面,该刀又保持了很多德式猎刀的传统,如护手造型、刀绳孔、名贵木材制成的刀柄,特别是赫伯茨(Herbertz)特色的花纹钢刀身纹样组合:龟裂纹+水波纹,更显传统的厚重,为这款刀增添了不少贵气。曾经有收藏家批评提尔皮茨战术刀失去了德国传统特色,主要诟病就在刀柄的选材和设计上,假如提尔皮茨战术刀也选用名贵木材作为刀柄,再刻上舰徽的话,估计就能让他满意了。

回到本刀,从造型、重量、尺寸上可以明显发现,该刀的定位人群并不是所有顾客,而是身材高大、手掌较大、孔武有力的健壮成年男子,并且由于样貌豪华,可以佩挂在狩猎正装上装点门面。对于手掌较小的男子和妇女而言,手指槽的设计反而不利于握持,从而影响甚至失去了使用价值。此外,为了降低售价,该刀采用了价格比较低廉的AISI 420钢材,层数也只有81层,比起高档猎刀动辄200、300层而言低端了不少。不过,由于该刀形制独特,又是非常少见的重型猎刀,在市场上的表现也相当不错,证明了创新的成功和定位的准确。

明代的文人著作《长物志》中提到的文具中,就有 “大小宾铁古刀”。据书中说,明朝江南文人所用之物来自五湖四海,高丽的纸张、日本的漆器都不在话下,就不知这“宾铁古刀”来自何方?不过,这是否也说明这种花纹钢小刀不仅可以作为工具、餐具,还能登上文人雅士的案头,成为朝夕赏玩的文具,这估计是西方人士的意料之外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承志,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