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怎样的情况下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的上空,中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破试验在戈壁荒漠引爆,秘密进行的核研究终于获得了公开的展示,像一颗巨大的醒狮怒吼震动世界。

罗布泊

但是中国当时处于落后的工业化时区,连轻工业都无法支撑,更别说重工业和高精尖的科学研究了。而除此之外,新中国百废待兴,教育落后,并没有大量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才,在原子弹核研究方面的人才更是欠缺。那么就需要国际社会在各层次上的援助。

居里夫人是发现“镭”的著名化学家,可是很少人知道居里夫人其实是帮助中国原子弹先期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杰出贡献者,曾帮助中国化学家杨承宗先生研究原子能。而另一个支持中国核研究的则是苏联,苏联提供给中国理论上的培训、原子工业的规划等主要支持。中苏两国签订了四个与核研究相关的协定。其中有一条涉及“铀矿的共同开发”的协定。当时两国的基础工业都很薄弱,并没有专门的采矿设备和冶炼设施,于是大批农民走向矿地,采掘近地面表层的铀矿,用落后的土法炼制技术,练出了第一批铀矿石——150吨。

我们不得不佩服当年的中国人那股敢闯敢干的精神,但是与天斗与地斗的后果就是,土法炼制铀矿牺牲了大面积的自然土地,污染大片自然环境。此后,苏联还提供了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重要的技术资料,派出了640名科学家团队,甚至提供当时弥足珍贵的电子计算机。虽然在民间野史中记载,中国人是靠码算盘来计算原子实验中的公式的,可那只是脑洞太大的结果,算盘是解决不了无比复杂的原子层面的计算量的,只有苏联提供的计算机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苏联还帮助中国建立了第一座重水型核实验反应堆。

但是,好景不长,援助计划只执行了一年多的时间,中苏发生了矛盾,苏联较死劲,要求撤走所有设备,撤走核研究的专家,取消了整个援助项目。知道消息的毛泽东给自己打趣,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

而苏联的赫鲁晓夫宣布下台的第二天,中国首颗原子弹就在中国人自己的努力下研制成功,并随即核爆成功。

1955年毛泽东曾说:“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因为我们一向的方针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不是消极防御的。”

而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还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

没有了苏联人才,我们培养和引进中国人才,当时大批原子能科学家纷纷回国建设核武器。其中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李四光等,他们用浅显的讲解,演示了核物理和铀矿地质学,于是大会立即决定由自己来搞原子弹,这个计划代号为“02”,中央把原子弹工程定名为“596工程”,这个计划中的原子弹被叫做“争气弹”。

毛泽东还说:“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的认识非常清晰,新中国要的不是更多的飞机大炮,而是原子弹,飞机大炮再多都是常规军事力量,而核武器不一样,原子弹不一样,它将改变战争模式,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它的存在就在镇国之宝一样,是国家安宁的重要保障。


原子弹研究期间,中国进入“大跃进”时期,各方面条件都不允许在花巨款研究核试验,但是中国人咬着牙,勒紧裤腰带,还是把原子弹造了出来。

但是仅仅有原子弹还是不能实现核威胁,因为原子弹的投放需要运输工具,如果使用传统飞行器来运载核弹头的话,会被敌人先发打击,于是就需要一种地对空的导弹作为推进和运输工具。导弹不爆炸,是弹头尾端的推进装置。中国在此后获得了生产和使用导弹的能力,于是解决了防空问题,并且让核弹头具有了打击能力。

此后,中国还投放了第一颗氢弹,是比原子弹更厉害的武器,属于由原子弹引爆的一颗热弹,在制造原子弹之后,中国科学家面对了氢弹研制的挑战,为了突破技术难关,1960年开始,钱三强带领团队,研究了氢弹的基础理论。

毛泽东说:“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随着氢弹研究的关键性难题逐一攻破,氢弹的研制工作加紧布局,于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中国的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