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精锐前锋营,最后竟连箭都拿不动了?揭秘清代前锋营与甲胄

噶布什贤超哈为巴牙喇前哨兵,按照后金时期的制度,每个牛录有100名甲兵,其中最为勇武的10人被称为巴牙喇兵,而巴牙喇前哨兵则是在巴牙喇兵中挑选出的精锐。天聪八年,皇太极把各旗的巴牙喇兵和巴牙喇前哨兵集中成营,分别称为巴牙喇营和噶布什贤超哈(即前锋军之意)。可以说,明末清初时期,噶布什贤超哈是后金军队的精锐中的精锐,在东亚地区是数一数二的天下强军。

顺治十七年,噶布什贤超哈改称为前锋营。前锋营的兵员来自满蒙八旗,每个牛录出2人,总数视牛录数目变化而变化。前锋营分左右两翼,左翼统率来自镶黄、 正白、 镶白、正蓝4旗的前锋兵,右翼统率来自正黄、 正红、镶红、 镶蓝4旗的前锋兵。

前锋左右翼各设前锋统领一名,以下各有前锋参领4人、前锋侍卫4人,前锋参领和前锋侍卫分别相当于三品和四品的官员,前锋侍卫以下,又有前锋校、蓝翎长等中下级军官。

每名前锋兵装备甲胄一套、櫜鞬一套、弓一把、箭70支、佩刀一把、顺刀一把、短斧一把、镰刀一把、手枪(短矛)一把、钩鞭一把、麻绳四十根、绒绳二根、钢钎四根。前锋营左右翼泾渭分明,所用的顺刀、短斧、镰刀形制均不同。

没有战事的时候,前锋营的日常工作是担任皇帝出行时的前哨部队,为皇帝开路,同时配合其他部队护卫皇帝,相当于中央直辖的侦察部队。

清代对各级职官的铠甲形制都有详细的规定,前锋营中除了前锋校和前锋兵之外,各级军官在需要穿甲时,穿戴的都是自己官职相对应的甲。前锋校和前锋兵的甲为单独设计,不在职官甲胄之列。

前锋兵的制式甲胄有两种,分别称为前锋甲(胄)和前锋棉甲(胄)。前锋胄的胄体为铁质,胄顶为葫芦状的铁叶,盔缨为红氂,胄体附件均为铁质,无护颈,护耳、护项均为布面铁甲结构,表面为青布,内里为月白色布,甲钉为黄铜钉。

前锋甲的甲身由上衣、护肩、下裳、前裆、左裆组成,下裳甲片外置,一共三列铁甲片,其余部件的结构材质与护耳相同。

前锋棉胄的胄体为皮革髤漆,胄顶为葫芦状的铜叶,盔缨为红氂(染红的牦牛尾),胄体附件(舞擎、盔梁、宝盖、盔盘)为黄铜制成。护耳、护颈、护项均为棉甲结构,表面和镶边为白绸,内里为棉布,甲钉为白铜钉。

前锋棉甲的甲身由上衣、护肩、下裳、前裆、左裆组成,表面和镶边为石青绸,内里为蓝布,白铜甲钉。

前锋校的制式甲胄为前锋校甲(胄)。前锋校胄与前锋胄类似,但护耳、护项的表面为白缎面,内里为素色布,两重边缘,分别为红片金(红片金为一种工艺,指的是讲长片状金箔和红色丝线编制在一起的一种纺织品)和石青布。

清军入关后,八旗部队逐渐腐化堕落,前锋营虽然是军中翘楚,但也无法避免自身战斗力的下降。1815年,嘉庆帝检阅左右两翼前锋营射靶,参与射靶的前锋士兵共有200人,然而竟无一人能5箭全部射中。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