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个窑洞找到宝,西周卫国墓地出土贵族用青铜戟

浚县辛村位于现在的鹤壁市境内,民国时期,当地的村民有在山坡上挖掘窑洞居住的习惯。1931年,在暴雨的冲刷下,挖掘窑洞的村民发现了一处墓地。中央研究院得知消息后,派郭宝钧带队前去发掘,墓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经过鉴定,该处墓地是西周时期卫国的墓地。

说起卫国,其实拥有悠久历史。武王灭商后,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到朝歌以北的邶地。为了防止武庚有异心,武王将自己的弟弟蔡叔封到朝歌以西的鄘,又将另一个弟弟管叔封到朝歌以东的卫。

武王死后,王位传给儿子姬涌,即成王。成王年幼,国事都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掌握,管叔和蔡叔不满于此,联合武庚起兵反叛,史称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失败后。管叔和武庚被杀,蔡叔被流放。原来武庚所管辖的殷商遗民被分为两份,分别处于卫国和宋国境内,周公将纣王的弟弟微子启分封到宋国,将自己的弟弟康叔分封到卫国。

在西周至春秋初期,卫国国力鼎盛,属于一流强国;卫懿公时期,卫国在和狄人的战争中惨败,卫国实力大落;其后卫国政坛频繁动荡,到了战国时期,卫国的国力已经非常薄弱了。前254年,卫国被魏国兼并,失去了诸侯的地位,其后为秦所灭。

这个卫国墓中出土了多件不同种类的青铜戟,包括一件剑形戟,十五件十字形戟,二十一件钩戟。

剑形戟的戟刺较为长大,与短剑的形状类似,戟刺的根部侧伸出一个勾援,戟援与戟刺为一体铸成。剑形戟的装柄方式有銎装也有内装,辛村的这一件为銎装。

十字形戟以戈的上刃延长成刺,长胡多穿,整体呈十字形,亦为一体铸成。十字形戟的戟援中间有棱,棱后有一大圆穿,长胡有阑,上阑延伸为戟刺中脊,内呈矩形。

钩戟与十字戟造型相仿,但戟刺末端向后反卷,戟刺的这种形状与商周时期的某种青铜刀类似,因此钩戟也被称为刀戈合一型戟。

戟初见于商代,成熟于东周,西周属于戟的发展期,因此戟的种类较多。戟本身可以分为戈矛联装的联装戟和一体铸成的合铸戟,合铸戟共有三种,即辛村出土的这三种戟(杨泓先生将十字形戟和钩戟归为一类戟的两种类型)。

这三种戟在其他地方也出土过,如山东胶县西庵西周墓出土过一件有銎有内的剑形戟,庞家沟、白草坡都出土过十字形戟;斗鸡台、白浮都出土过钩戟。这些墓地均为中型以上的高级贵族墓葬,戟一般伴随战车和马具出土,因此应为车兵武器。

合铸戟的总体数目不多,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其制造工艺复杂,所以只有高级贵族才会使用。普通贵族因为财力有限,便使用常见的青铜矛或青铜戈作战。

西周时期也存在少量的联装戟,如四川彭县竹瓦街便出土过联装戟,制造时间为西周末期或春秋初期,但四川地区在西周时属于巴蜀文化范围,尚未被纳入中原文化体系,因此如果只看周文化区域的话,可以认为西周的戟都是合铸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