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能够影响你的心情吗?

人的思维、心情以及行为都是大脑的产物,而大脑则是由神经相互连接组成的一个精致的神经网络,同时也是影响神经的化学物质混合后产生的奇特调和物。

大脑这种调和物变化多端,当它内部不平衡时,会引发人在行为上的巨大改变,而饮食对思维方式、心情以及行为产生的影响,有时是你完全想象不到的。

心情是怎样形成的?

心情是大脑中一些化学物质的产物,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神经化学物质"(neurochemicals)。神经化学物质中有一种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s),它们是一些微小的、用来互相传递信息的神经细胞(神经元)。而血清素又是神经递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物质,它能影响人的情绪。

许多作用于大脑的药物都是为了增加或降低神经递质的水平。例如,许多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或依他普仑,就是为了抑制神经突触细胞对神经递质血清素的再吸收,从而增加细胞外的血清素水平。

什么是血清素?

血清素通常被称作"快乐荷尔蒙",由脑干中的神经元产生。这些神经元几乎与大脑的所有主要区域相连,因此,血清素对大脑的影响极其广泛。血清素可以影响很多行为,包括心情(快乐或者悲伤)、社会行为、食欲、睡眠、记忆以及性欲,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例子。

血清素是由一种重要的氨基酸——色氨酸构成,人体自身不能产生色氨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取,很多食物如肉类、奶制品、水果以及种子中都含有色氨酸。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人们饮食中色氨酸的量发生变化,那么大脑中血清素的量会发生改变吗?

人如其食

或许很多人认为,人脑可以很好地管理、调节其内部资源;日常生活中饮食的变化不会影响神经递质的构成。在饮食中含有色氨酸的情况下,这种说法是对的,食物中的色氨酸不会增加大脑中血清素的含量,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多余的色氨酸会与其他进入大脑的氨基酸竞争,最终只有极少量的多余色氨酸能进入大脑。然而,当饮食中不含色氨酸时,大脑却难以处理这种情况,此时血清素的含量会急速降低。


那么,血清素含量的降低会对大脑产生什么影响呢?许多研究证明,当饮食中色氨酸的含量降低或缺乏时,人的记忆力容易受损,并且会变得易怒、攻击性强、情绪低落。

例如,对于曾经患过抑郁症但现已痊愈的人来说,饮食中色氨酸摄入量的降低会使他们旧病复发。同时,有些人由于遗传因素,患抑郁症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对于这类高危人群来说,虽然他们从未发病,但饮食中色氨酸摄入量的降低也会增加其发病的风险。

同样,研究人员通过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发现,如果在一个月内每天给动物喂食缺乏色氨酸的食物,它们会明显表现出低落的情绪以及焦躁的行为。英国开放大学在网上有一个课程单元,专门介绍色氨酸减少实验,如果感兴趣的话,你可以详细了解更多关于色氨酸影响心情的内容。

健康的饮食助你有个好心情?

近日,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摄入的食物中纤维含量过低,而精制糖和饱和脂肪含量过高,人的心理健康将会受到影响。目前,研究人员还不清楚这一情况发生的具体原因,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高脂、高糖、低纤维的“西式饮食”方式会改变肠道中细菌的种类,细菌会妨碍荷尔蒙的分泌,而荷尔蒙能够调节人的食欲,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关注度,因此,肠道中细菌种类的减少确实会对人的心情产生影响。

同时,细菌也会消耗食物中的色氨酸。如果你的肠道中全都是喜欢食用色氨酸的细菌,那么它们很可能会大量消耗色氨酸。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中没有细菌的老鼠,其体内色氨酸的含量要比有细菌的老鼠高,同时脑部的血清素含量也会更高。当细菌进入肠道时,色氨酸含量就会降低。因此,细菌可以改变大脑中的血清素。而目前研究人员需要弄清楚的是,具体什么类型的细菌进入肠道会导致色氨酸含量降低。

人类肠道中细菌的种类通常在三岁以后就已经固定下来了,当饮食习惯改变时,某些种类细菌的总量就会增加。同样,其他的一些细菌的总量也会相对减少。然而,如果你在一段时间之后恢复了以前的饮食习惯,那么这些细菌的数量也会恢复到从前的水平。

无疑,合理的饮食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合理的饮食是如何构成的,或者说这种构成对每个人来说是否相同,目前仍没有明确答案。但至少我们知道一个答案:饮食确实可以影响人的心情和行为。

相关文献:

1.The effect of raising and lowering tryptophan levels on human mood and social behavior | Simon N. Young | doi:  10.1098/rstb.2011.0375 | The Royal Society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38380/<br>

2.Effects of acute tryptophan depletion on memory, attention and executive fun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 Mendelsohn D, Riedel WJ, Sambeth A | doi: 10.1016/j.neubiorev.2009.03.006. Epub 2009 Mar 18 | Neurosci Biobehav Rev |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428501<br>

3.Tryptophan Depletion and Emotional Processing in Healthy Volunteers at High Risk for Depression | Adriana Feder, Jamie Skipper, James R. Blair | doi:  10.1016/j.biopsych.2010.12.033 | Biol Psychiatry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941748/<br>

4.The microbiome-gut-brain axis during early life regulates the hippocampal serotonergic system in a sex-dependent manner | G Clarke, S Grenham, P Scully | doi:10.1038/mp.2012.77 | Molecular Psychiatry | https://www.nature.com/mp/journal/v18/n6/full/mp201277a.html


(科学之家:译审/编辑:M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