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九都八迁之首个都城西犬丘

西陲(西犬丘)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的祖先最初居住在“西垂”,其后人非子居“西犬丘”,后因牧马有功被封地授侯,成为周的附庸,建立秦国。

(非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人的先祖大骆非子所居的“西犬丘”及早期秦都邑、西周秦人的中心活动区域,就在今甘肃东南部的陇南及天水一带。其实对于西垂、西垂宫、西犬丘、犬丘是不是同一个名词还有待商榷(雍际春2000),学者们的争论虽然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犬丘、西犬丘与西垂同为一地。有学者出“犬丘”和“垂”东夷及中原特有地名,因平原多潮湿,河水常泛滥,人们择“四方高中央下”之地即高而平的丘地居住,故地名多有丘字,如帝丘、商丘、葵丘等。东方诸国又把犬丘称为垂,而秦处西,西垂或许由此而来。

(帝丘等,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西犬丘到底在哪?

西犬丘一直是考古界的未解之谜,前期有为数不少的秦史专家、学者及地方史志工作者的孜孜努力,后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部、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等多部分多次进行考古发掘(马建营2009),大致摸清了秦遗址分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建营(2009)认为赵坪遗址符合秦人建都条件,古今都有西汉水环绕而去,相距大堡子山秦公陵园约3公里,历史上曾经是极为繁盛富庶之地。《管子·乘马》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度地》亦云:“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先秦时期,古人对都邑的选择必须建在川原开阔,水源充足而又无水患的富庶之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坪遗址,位于礼县永兴乡西南,有西汉水绕流。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地跨东经104°37′-105°36′,北纬33°35′-34°31′之间。西汉水,为嘉陵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南部齐寿山(古名嶓冢山),在天水市秦州区流经齐寿乡、平南镇、天水镇,进入礼县流经盐官镇、祁山镇、永兴镇、城关镇后折转向南,流经石桥镇、江口乡、龙林乡、于雷坝镇急转向东,然后进入西和县、康县、成县,在陕西省略阳县注入嘉陵江。西汉水上游支流永坪河流域,海拔在1 500m以上,属山地草甸草原。木栖、禾草、野苜蓿等草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适于养马。盐业资源丰富(仇立慧2008),盐官镇是最好的解释,对秦帝国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哪些秦君在此秦都执政?

非子(?-前858年),嬴姓,西周人,秦国的建国君主,大骆二子之一(大骆,西周时期犬丘封主,蜚廉五世孙、恶来四世孙,秦国始封主秦非子之父)。非子居住在西犬丘(今甘肃省礼县境内),善于养马。周孝王于是另封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为附庸,延续嬴姓的祭祀,号曰秦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位。

(大堡子山全景,来源网络)

《史记》记载,周孝王之时,秦人祖先非子一族被封为“附庸”于秦邑(由西犬丘迁至秦邑),而大骆一族仍居犬丘,“以和西戎”。到了周厉王之时,“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命非子后裔秦仲为大夫,征伐西戎。不料秦仲战死。周宣王于是借兵七千给秦仲之子庄公兄弟五人,使其再伐西戎。经过努力,这次终于打败西戎。作为奖赏,周宣王将大骆居住的犬丘故地还给庄公,并封其为西垂大夫。庄公之子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平王封为诸侯,并赐给“岐以西之地”,才进入秦诸侯时代。《秦纪》所列的秦之诸公世次及葬处,亦未言庄公而自襄公始,这与秦武公钟、搏的铭文中先祖自襄公始相一致。

三、此处有秦国四大陵园之一西垂陵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礼县县城以东13公里处的西汉水北岸永平村,山体地势略为陡峭,但山顶平缓宽阔,北山上有清代夯土筑成的堡子,大堡子山因此而得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发掘过程中,大堡子山的墓主头西脚东,戴春阳(2000)也指出为东西走向,从地理位置看,大堡子山“两河夹一山”的独特地势也与先秦皇家陵园的“风水”取向一致。与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始皇陵园完全一样。

(墓东西走向,戴春阳2000)

而且大墓也出土了“秦公”字样的文物(赵化成和王辉2007),因而,专家一致认定,大堡子山古墓就是被历史尘封约2800年的秦人第一陵园———西垂陵园。

(秦公簋,读作“诡”Guǐ,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通过对截获、发掘出土的部分器物形制特征、质地、纹饰、铸造工艺、铭文的综合研究,专家分析认为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系秦开国国君秦襄公或其子文公夫妇陵墓(赵化成和王辉2007),大堡子山遗址墓葬群是秦国第一陵园“西垂陵园”,200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集中体现了两周之际的早期秦文化特征。秦西垂陵园实际上包括了大堡子山墓区和圆顶山墓区两个单元,其历史跨度长达500余年。整个陵园总体规模之大、墓葬规格之高,为同期诸候陵园之首。在五百年的时间跨度里,秦人始终坚持墓主人西首葬和殉人面北、屈肢葬制度,表现了秦人向往东方虎视中原的坚定意志。大规模的车马坑以及舆西辕东的葬制,既说明了秦人向东的政治信念,又展示了其崛起西垂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

此外,大堡子山遗址“秦编钟”考古发现也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秦编钟来源于网络,现藏于秦文化博物馆)

小结:作为秦国的第一个有规模的都城,西犬丘可谓占天时地利,良马的繁育为铁骑东进也奠定了基础。作为华夏一族,也流淌着忠君的血液。从与西戎的战争来看,秦人有仇必报,而且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西戎,为中西(相对来说)交流也做出了贡献(华夏善农耕,畜牧也许收到西戎的影响)。从大范围来看,秦人的西御东出,也为后来的一带一路的开通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加速了后期的开通。尽管西犬丘作为都城时间不是太久,但作为秦人的大后方,胜可东进败可西退皆无后顾之忧;并且其西垂陵园的建立也是华夏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注:簋,是古代汉族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春秋早期(西周晚期)制品。敛口微腹,兽首耳较大,圈足三兽首足。盖缘和口下饰兽目交连纹,器上兽首倒置,圈足饰鳞纹,余饰横条纹,盖器同铭5字,记器公作此簋,记为秦公用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鼎与簋是古代的礼器,列鼎的数量显示着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贵高低。‘九鼎八簋’为天子,‘七鼎六簋’为诸侯,而这一墓葬应该为‘五鼎四簋’的士大夫所有”。

参考文献:

雍际春.秦人早期都邑西垂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0(4):45-48.

马建营.秦西垂都邑故址考述[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9(6):32-36.

赵化成,王辉.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遗址[J].考古, 2007(7):38-46.

戴春阳.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有关问题[J].文物, 2000(5):74-80.

仇立慧.秦人西迁西犬丘的环境资源条件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11(3):1-4.

下期,我们共同走近秦国九都八迁之二---秦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