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外卖指南:不做中国梦,还敢给差评?

鬼冢猫/文

1

先问你个事,无论外卖还是快递,你敢给差评吗?

说几件最近的事。

伍女士点了一份叫“甜笋炒肉”的外卖,发现里面全是笋,没有肉,一气之下,给了差评。商家回复是:“你是饭桶!”,并在接下来两天,给她打了400多个骚扰电话。

张女士嫌骑手衣着肮脏,用力砸门,一气之下,给了差评。第二天早上,有人加她微信,说男厕有她的私人信息,还说她是鸡,28元一夜,和一份外卖同价。

几乎同一天,张小姐在小区快递柜取件时,发现门上两行字:“双11期间如有投诉,快递员会杀你全家”。张小姐整个人都不好了,双11普天同庆,我就剁个手,你就要剁我?

……

伍女士,张女士,和张小姐的遭遇并非个案,一条差评引发的血案,最近几年接连不断。

我身边不少人,尤其女生,尤其单身女生,网购和外卖后,无论服务多烂,一律不评,或干脆好评,不是觉得他们辛苦,是因为“我在明,他们在暗,我不敢惹他们”。网上也都说了,别太相信“匿名评价”,真想找你,不怕找不到。

也有人忍无可忍,手一哆嗦,点了投诉,那你就得具备直面凶险的勇气了,否则遇上坏人,对方只要来一句“惹事是吧,你等着”,马上背脊发凉,乖乖取消投诉。

毕竟,人家只想表达个愤怒,怎么先得学格斗呢?据说外卖一次差评,小哥罚款几百元,等于几天白干,你冲动点了差评不要紧,小哥一冲动就是未知世界了。为了没满足小确幸,发泄个小愤怒,却被更猛烈的愤怒打进重症监护室,真是不太值。

什么?“若差评不自由,则好评无意义”?漂亮话谁都会说,但小哥为了生计奔波,“我明天也得为KPI奔命啊”,所以在厄运降临在自己身上之前,别提什么“消费者权益”,更别提“市场的良性繁荣”,哪怕被找茬的概率很低,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而在不少人看来,持上述态度的人,中产占了多数。毕竟在某些人粗浅的标签划分里,上层阶级不知道外卖什么味;下层人民的生活本就凶险,也就直接具备了“直面凶险的勇气”,有人找茬,直接怼回去就是了;只有中产夹在中间,凝望评价页面,眼里全是顾虑。

考虑到嘲讽中产是一种政治正确,外卖和快递又是中产标配,有人将“拒绝差评”上升到“权利意识淡漠”的高度:“狗屁中产,就是一帮犬儒主义”。

那么,不敢点差评是一种“犬儒主义”吗?

2

或许是,但其情可悯。

作家王朔在《致女儿书》里说:“现在的太平像画在玻璃上,你们那边稍一磕绊,我这边就一地粉碎。”

相较于王朔对女儿的柔情,这句话形容中产更贴切。中产阶级在朋友圈装扮的一切繁华,喝喜茶,用粪叉,看樱花,跑全马……都是画在玻璃上的太平,都是给生活没有磕绊,或者说“没有意外”的人准备的。而一次大规模裁员,一次股票波动,税率调整,一场大病,一个新闻里那种丧心病狂的小哥,都能让中产直接变赤贫。

对中产来说,不出事,就是盛世;出了事,瞬间坠入深渊,一地粉碎,社会能提供的保障几近于零。

所以人人都想将风险降到最低,而一个大城市的良民,职场勾心斗角之外,其实没太多交恶机会,外卖和快递可能已经是最大的“交恶”可能了。所以为了最大程度“没有意外”,哪怕99%的小哥都心地善良,也不愿为了1%对赌。

只是谁也没想到,中产自己躲过了小哥,自己孩子却没躲过更坏的老师;与此同时,更多善良的小哥却被当作“XXXX”清退了。

盛世就是如此充满未知,让“命好”成为核心竞争力。

3

怎么能将命好当作核心竞争力呢?

过去五年,对照西方经验,公知们总是对中国的中产阶级寄予厚望,认为这1-3亿人的崛起,将推进公民权利意识的飞跃。

毕竟西方教科书是这样写的:经济不断发展→收入和教育水平提高→催生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主流→对自由的预期大幅提升→出于自身利益推进权利意识。

直接照搬多好啊!

但中国中产,让中国公知失望了。

这届中国中产,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届中产都物质丰裕。他们见多识广,累积了许多飞行,用心挑选纪念品,迷失在地图上每一次的风和日丽——但面对重大公共事件,就是极少进行组织化的利益表达:奶粉有问题找代购;疫苗有问题飞到香港打,充分体现了一个“理性经济人”对“效率最大化”的追求。

这届中国中产,是温和的保守主义。这种保守主义,并非西方右派对旧秩序的拉拽和对新技术的警惕,而是只关心“粮食和蔬菜”,只关心财富能否保值增值。

你注意一下,说到底,中国互联网舆论倾向只有两个:一个是青少年化,高举娱乐大旗,一起醉生梦死;一个就是中产化,股市熔断机制,70年产权到期续费,小区保障房和商品房的围墙之争……背后都是中产舆论话语权的写照。

这种保守让公知急在心里。

他们也是too native,我发自肺腑地建议他们,不要把我国的改革事业按照西方旧思潮去解读,中文里的“中产阶级”和英文的“MiddleClass”不是一个概念。

其实早有研究显示,纵观全球“后发现代型国家”的崛起过程,当出现以下四种情况,即,中产阶级的地位维系严重依赖政府;中产阶级对自身经济状况感觉良好;阶级内部凝聚力差;普遍担心社会剧烈动荡时,上述西方教科书里的路径就会彻底失效——而这四条,中国中产阶级算是凑全了。

事实上,“犬儒”的中产阶级分布在世界各地。就拿文化相近的东亚地区来说,有学者指出,尽管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早已实现民主转型(虽然貌似漏洞百出),但新兴中产阶级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可忽略不计。

究其原因,对于像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等后发现代型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扮演绝对主角,也在催生各社会阶级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中拥有绝对话语权。

中国尤甚,作为过去四十年经济奇迹的受益者,中产阶级的切身利益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他们自己又是国家政治的稳定之锚,这种共生关系,让他们形同一对老夫妻(家庭主导权在政府这边),别看经常在微博上“吵架”,最后还是床头吵架床尾和。

如果你觉得这个比喻过于感性,也可以这么理解:与中国经济一同崛起的中产阶级,相当于用全部身家,买了一只叫“中国梦”的股票,中产阶级又都是“理性经济人”,你让他们如何不“犬儒”?

所以啊,如果你压根不相信西方政体是唯一路径,那么与其在微博上隔靴搔痒,还不如认认真真,做好中国梦。

归根结底,相信中国梦,才是本届中产的核心竞争力。

鬼冢猫/文(微信公号:鬼冢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