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甲胄多用竹木制作的误解源头?日本上野博物馆的盔甲收藏

▲黑漆合口,17世纪江户时期制作。

▲薙刀 长船元重,南北朝建武5年(1338年)。

▲江户时代的长枪枪头,直接插进木杆的那种?

▲平安时代的赤系威铠,属于大铠。这件是小野田光彦1937年完成的复制品,原品是藏于武藏御岳神社的国宝。当然,这件复制品也是大师手笔。可以看到大铠典型的盒式结构,前胸左右两块大小不一的梅檀板和鸠尾板,是否可以理解成为了满足使用武器时手臂的活动范围,而将完整的铠甲(类似板甲的腋部结构)拆分成两部分?

▲技术太渣,没有对焦到局部,不过多少还是能看到点肩甲的边缘。甲片覆盖了厚厚的漆,根本看不到金属表面,我想这大概也是日本甲胄多用竹木制作的误解由来之一吧(虽然后来在武士の里确实看到过一副竹甲,不过相对于铁甲,那却是件稀罕物)。当然,好像大铠也并非所有甲片都是金属,皮革也占了不小比重。看来成为一位日本甲胄师,确实要通晓金、革、漆等各方面的技巧啊。

▲南北朝时期(14世纪)的红系威星兜,盔体采用52块甲片拼接(共52道棱,数学不好,甲片可能是53片?),每片甲片上铆有19枚铆钉,即所谓星兜,在平安期的武士盔上都能见到。铆钉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可能也能增加甲片间的连接强度,但我怀疑太多了反而会影响强度。揪形也是这一时期较典型的盔饰,而用作揪形台的眉庇(盔檐)则几乎以紧贴额头的角度存在,两侧的吹返硕大夸张,大概都是这一时期武士头盔的特点?

▲62间筋兜钵(盔体),造于室町期的1538年。62道密布的棱可以在不增加厚度的情况下提高强度,这种做法从中世纪到一战都不断在人体防护装备上出现,也包括现代的安全帽。不知这副头盔是否是用小夹片拼接而成。

▲白威系富士山形兜,17世纪江户期制。外观上看头盔似乎由整片金属打造,吹返已经演化得很小。造型正面模拟富士山。

▲青红系素悬威角头巾形兜,17世纪江户期制,带面甲。

本文作者:h__l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