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外交官淳于髡和孟子的首次交锋, 竟然和他的嫂子有关

作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追封的"亚圣公",孟子的生平可谓是光芒万丈。但人红就会是非多,特别是在一个百花争鸣、人才济济的年代,心里不服气的人比比皆是,淳于髡就是其中一个。

淳于髡是齐国著名辩士,曾服务于齐威王、齐宣王和梁惠王。他对于孟子被誉为孔子之后最有学问的儒家代表,始终不太服气,希望有机会和他一辩,或者说希望有机会让孟子吃瘪。

终于有一次,机会来了,他们会面了。

于是,淳于髡急不可待地提出了计划已久的问题,针对孟子言论中“男女授受不亲”的理论,一脸正经地问道:“男女之间不亲自用手传递东西,这是礼的规定吗?”

孟子淡定地说:“是的。”

淳于髡知道,鱼上钩了,于是立即反问:“如果我拉了我嫂子的手,那会怎么样?”

孟子也知道了,对面来者不善,于是也不客气了,鄙夷的竖起了中指:“那你简直是禽兽!你嫂子的手你也去拉,你还要不要脸?你说这话你哥知道吗?”

淳于髡笑了笑,觉得孟子已经落入自己的圈套。他顿了顿,接着问:“那么,按照先生这个理论,假如我的嫂嫂掉在水里,我也不该用手去拉她是吧?”

孟子面无表情地再次竖起中指:“嫂嫂掉在水里而不去拉,你说这话容易挨打你知道不?”

淳于髡很为难:“先生这话很矛盾呀!到底是能拉手还是不能拉手啊?”

孟子摇了摇头:“一点也不矛盾!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叔援之以手,这是通权达变。”

淳于髡听了很是佩服,却又不肯就此认输,便又问道:“都说先生奇才经天纬地,那么现在整个天下都掉在水里了,先生不去救援,这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整个天下掉在水里了,要用‘道’去救援;嫂嫂掉在水里,用手去拉就可以了。您难道要用手去救援天下吗?”

其实,战国时代的淳于髡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人虽矮小,其貌不扬,却是“滑稽多群,数使诸侯,未尝屈辱”,是当时齐国外交部发言人,准外交部长级的人物,幽默诙谐的国际名士。且看他问孟子的问题,有一种请君入瓮的感觉。应答者如果反应稍慢,定然会手足无措,瞪目结舌。

不过亚圣毕竟也不是浪得虚名,他博学多闻,辩才无碍。只需略施机锋转语,以“权”释‘礼”,便出人意表又合于情理地回答了对手的诘难,令人不得不服。

只是,自古以来,譬如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儒家教条,一度被批为迂腐,从而给儒家冠上了不开化的帽子,成为诸子百家争议较多的议题。直至现在,也有很多人形容儒家文化“酸腐”。

其实,真正的儒家智者,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非常重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通权达变精神,不拘于条条框框。所以后世儒家所出的认死理的迂腐秀才,并不能代表儒家思想,而仅仅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个别笨蛋而已。

本文来源:知历史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