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共享的马甲,租借充电宝也要过冬

从某种意义上说:共享充电要感谢共享单车,因为没有共享单车对消费者的引导,共享充电只能叫租借充电宝,这是个传统不能再传统的生意。词语不仅召唤认知、词语更能召唤关注、召唤资本。

酷奇死了、小蓝死了,ofo与摩拜进入数一数二之争。剩下的等着被兼并?被收购?不要做春秋大梦了,有兼并你的钱早就干死你了。满大街都是渠道,全世界都是潜在客户,为何要花钱买你。这个买卖不科学、不高效,生意致胜,效率第一。

从乱军作战、到资本青睐、到首家倒闭、再到双寡头市场。在资本的推动下,行业进程“被加速”,你不能犯错尤其是在战略上的错误,因为你没有改正的机会,唯有时间不可逆,千金散去还复来。你6亿我7亿,ofo与摩拜谋局共享单车,酷骑成为最大输家、悟空出局、小蓝猝死,这是个干掉你与你无关的时代——你要赢,至于胜多、胜少那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赢。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赴考场,ofo与摩拜算是阶段性跑赢了对手,而共享充电宝似乎将进入寒冬——准确的说是资本寒冬。真需求与伪命题,伴随着这共享充电宝发展始终,首家企业,乐电宣布退出。似乎也昭示着共享充电行业在收紧风口,大的玩家也只剩下3-5家。

从一个租赁行业到一个共享行业,真是冰火两重天。越是在寒冬的时候,越要扯着嗓子喊出声音,否则你很快就会被资本遗忘。我们都很清楚,一个被炒火的行业,如果没有资本的持续加持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看看小蓝的结果就知道了,产品很好,但小蓝没钱了——说隔行如隔山,其实各行不隔理。

来电科技布局知识产权,领跑共享充电宝行业,街电就大声疾呼实现了盈利,聪明的友商都知道年底前吆喝的意义,钱不多了,你再不喊就没钱了。毕竟,这是个资本驱动的游戏,无论从硬件到软件、从系统到运营、从场景到体验,在你没有跑出量之前,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大量的资金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下去,人在江湖、剩者为王。

传统门店有个基础的效益评估标准。坪效,拿来计算商场经营效益的指标, 指的是每坪的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额(营业额÷专柜所占总坪数)。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说,同样可以用此概念来衡量。既每台共享充电宝机器的点位效益指标——点效。核心就是考察柜机(无论外观大小)的租借率。

资本看的是行业空间想象力,企业应该思考的是运营效率,共享充电宝是一场成本与速度博弈。大柜机成本高,回收周期长,代理商考虑自身利益,多是虎头蛇尾,小柜机成本低,回收周期短,服务商撒鸭子铺,挣的是进店费,运用效率差,整体沉默点位近乎半数。来电也好、街电也罢都是各有各的难。

投资50万半年600万的招商话术,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会相信,热了一波之后的各大友商,在经历着寒冬,一将功成万骨枯,几家欢喜几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