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部队被誉为红军“铁流后卫”,若非早年牺牲,级别至少大将

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一直处于行军序列的最后,主要负责抗击敌军追兵,掩护红军主力。一路上,红五军团以顽强的阻击和悲壮的牺牲为自己赢得了“铁流后卫”的赞誉。而红五军团之所以能够在战斗中表现地如此英勇,军团长董振堂功不可没。


1895年,董振堂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他自幼随父习武,18岁时考入冀县中学,并获得了“优秀模范”的称号。1921年,董振堂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1926年9月,董振堂任国民联军第14师第12旅旅长,率部参加北伐战争。

中原大战后,董振堂所在部队被蒋介石收编,并改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董振堂担任26路军第25师73旅旅长。不过,在后来围剿苏区的军事行动中,蒋介石将第26路军放在最危险的位置,这让全军官兵都怨声载道。


1931年12月,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和军中的共产党员一起策划发动起义,董振堂以及第74旅旅长季振同、第74旅1团团长黄中岳等人积极响应。12月14日下午,赵博生等人按照事前商定的计划,派亲信部队控制了电台、指挥机构等关键部门。同时,赵博生以参谋长的名义宴请全军团职以上军官,并乘机逮捕了所有反对起义的军官。最后,第26路军17000余名官兵参加了起义,史称“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后,第26路军加入了红军,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下辖3个军。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赵博生任参谋长兼第14军军长,黄中岳任15军军长。

1932年5月,董振堂升任第五军团总指挥。1933年1月,红一方面军进行了改编,红一军团由林彪担任军团长,红三军团由彭德怀担任军团长,红五军团由董振堂担任军团长。在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中,红五军团在董振堂的指挥下,表现英勇。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董振堂的红五军团负责担任全军后卫。面对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董振堂率部与其展开残酷的血战。在掩护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的战斗中,红五军团第34师包括师长陈树湘、师政委程翠琳以及5000名红军战士全部阵亡。1935年4月底,红军抢渡金沙江,董振堂率红五军团在防御阵地一直坚守了9天9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保障红军主力渡江的任务。由于在战场上屡次成功掩护红军主力,红五军团也因此被人赞誉为“铁流后卫”。


1935年7月,红五军团改编为红五军,仍由董振堂担任军长。1936年11月8日,红五军编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西渡黄河作战。在河西走廊,西路军孤军奋战,在没有援军、没有后勤、没有弹药补给的情况下,同数倍于自己的敌军死战到底。1937年1月,红五军在甘肃高台县城被国民党马步芳部包围,经过9天9夜的激战,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将士全部壮烈牺牲,时年42岁。

董振堂和他的红五军用生命为共和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将被永远载入史册!如果董振堂不是早年牺牲,以他的资历和功绩,级别至少应该是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