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内地,普通人能吃到怎样的海产品?

几天前与父亲谈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我提到农民禁止铺张浪费,宴席禁止用竹笋与海带。我父亲认为这段描写不属实,理由是商品化销售的海带必然来自养殖,因此在当时的内地吃不到海带。是否确实如此呢?

“第九件农民诸禁
酒席。丰盛酒席普遍地被禁止。湘潭韶山地方议决客来吃三牲,即只吃鸡鱼猪。笋子、海带、南粉都禁止吃。”

“琳琅上仙”回复:可以吃到海带,我太婆讲她从前吃的海参、海带,用盐或石灰保存的,要用水发了再吃。

“骑马步兵”回复:不要说那个时代,就是清朝,湖南较偏僻的农村也能吃到海产。比如曾国藩考中进士,家里宴客就用上了海产。

“eay1990”回复:曾国藩家里也不是普通人家了吧。

“kele”回复:寻乌调查里说的很详细:
海带,第二大门。有青带、海带两种。青带亦名赣带,最好,赣州来。海带少于青带,货较次,价钱较贱,梅县来。年销千多斤,两毛子一斤。
鱿鱼,办酒席就要用,普通也要。第七大门。梅县来。年用三五百斤,每斤七八毛。
以上十一门是比较用得多的,以下各门都用得少。
盖市,鱿鱼里的一种,即是最好的鱿鱼,请上客才用它。梅县来。用得不多,每年三两百块钱生意。普通的鱿鱼叫“洋鱿鱼”。
菜莆,就是芜菁,和萝卜相像,腌了的。走信丰来。每年销得三两百斤,端午过了才有卖,八月一过就没有来了。两毛子一斤,比西粉贵一点。
鱼翅,四毛子一两,用得很少,每年只要一二十斤。
海参,每年用三两百斤,比鱼翅生意大得多,每斤二元八九毛。
鱼肚,用三两百斤,价和海参差不多。普通席面用了海参必定要用鱼肚,便不用假鱼肚的猪皮了。
墨鱼,只用四五十斤,每斤价七八毛,同鱿鱼差不多。
珧柱,销二十斤上下,十二三毛一斤。
贡鱼干,仅销十斤八斤,每斤价二毛。过去可销七八十斤。
大虾,销七八十斤,每斤六毛。大虾并不是很大的虾,它的名字又叫“虾米”,不比“潮虾”有四两一个的。
虾壳,极小的虾子压扁起来好像虾皮一样,叫做虾壳。销得百多斤。过年过节家家要镶豆腐——把豆腐挖一个口,把猪肉、鱼子、香菇连同虾壳,或更加入些蒜子和韭菜,剁成碎酱塞了进去,叫做镶豆腐。虾壳价每斤一毛多。
蜇皮,三毛子一斤,销不大,每年二三十斤。
淡菜,大的叫做“蚝鼓”,又叫“西利”。淡菜年销四五十斤,三毛多子一斤。西利本城没有卖。
天青,一种海鱼,大的有扇子大一个。本城少卖。
以上盖市到天青各种都是海菜,从潮汕来。

“baber2000”回复:二、三十年代,别说湖南,连山西都吃的到海带。

“党人碑”回复:吃到海参鱿鱼和鱼肚都很正常,别的不说地处中原的河南,豫菜有两个代表处就是葱烧海参和扒广肚。

“英俊的小张”回复:海蜇三毛一斤,鱼翅四毛一斤????哎我去,难怪鲁迅说,鱼翅“一元一大盘”了。

“以利亚”回复:想起来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包围山西后,山西守军副食吃光后只吃主食,时间长了身体(视力?)有了反应,影响到作战能力。阎锡山就通过陈纳德向太原空投海带等副食品。

“kgb1059”回复:鱼肚是什么东西?鱼的肚子肉?

“党人碑”回复:据说是鱼鳔晒干后的东西,老年间河南的官府菜里面的海鲜基本都是需要二次泡发的产品。
虽然河南本地(不含信阳等水网地区)多数老百姓,甚至一般小地主都不喜欢水产品,觉得腥味太重,不好处理。但官府菜却一直保留了大量的水产品。

“饥渴的大斧”回复:鱼肚也叫花胶,是黄鱼鲨鱼等大些海鱼的鱼鳔。当时内地能吃到的海产品都是干制品,要经过二次加工发制,再进行烹饪的。

“刘梦龙”回复:这鱼肚说起来有意思。一般来说,就是水发的鱼鳔。但鲜肚,不同种类的鱼肚鱼胶吃起来差别挺大的。从猪皮到明显的胶质到类似肠的口感都有。

“纵横天下老鲨鱼”回复:别说内地了,海边一样吃大量海鲜的干制品和腌制品,有些干货价格和口感都高于鲜品,海鲜也是有季节的。

“baber2000”回复:这个事我不知道,不过晋东南民间流传的一些比如几大碗之类的民间菜都有大量的海带,这些菜基本上都是民国时候成型的。

“以利亚”回复:陈纳德的航空公司是当时中国三家航空公司中规模最小的一个,但却担负了太原空运一半以上的任务,以18架运输机,每天平均起运28架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4月的八个月里,据不完全统计,陈纳德航空公司为太原空运粮食2500余万斤,副食10万余斤,子弹2500万发,炮弹10万余发,以及其它大量的军用物资和医药用品。
军粮虽然基本得到解决,但普通士兵因为长期吃不到蔬菜而患上夜盲症,一到天黑就看不到东西。阎锡山飞往青岛时,购买了一批干带鱼,以解决士兵缺乏营养问题。带鱼下发部队后,士兵们都不知道带鱼的吃法,只在火上烤烤就撕着吃,并没有解决夜盲。

不久,南京方面调拔的大米开始向太原空运,据说向太原运粮的费用差不多是当时全国军费的四分之一。但运到太原
的是粗糙的陈年“红大米”,士兵们浸上点盐吃白饭,无不感觉难以下咽。(图为阎锡山展示自杀用的毒药)

“英俊的小张”回复:鲨鱼没有鱼鳔.......

“isu122”回复:嗯,搞错了额,应该是鲟鱼不是鲨鱼,其他的基本都是石首鱼科的,黄鱼黄唇鱼米鱼之类的。

“80年代的大胖子”回复:三十年代四川成都,车耀先烈士开努力餐时,招牌菜就是烧海味什锦。

“bigwolf”回复:其实他们要是空运点鲨鱼肝来煮汤喝,就行了。

“blackborn”回复:有钱的话就鲍参翅肚、瑶柱、蚝豉、对虾干、墨鱼干、鱿鱼干、咸鱼等等,过去限于冷藏手段,除了临近渔港,海产品一般都是干制的,川鲁粤淮都有大把的干制海产的名菜。
没钱想沾点海外无非就是虾皮、紫菜、虾酱、鱼露之类的。

“Lx不CD”回复:河北、石家庄、辛集、张家口、天津蓟县这些地方都是吃的到海带的,虾皮、鱿鱼、瑶柱、海参、虾干,都是有的。


本文作者:万年看客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