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战士真的喜欢裸奔吗?说说历史上真实的温泉关之战

2006年,由扎克?施耐德执导的《斯巴达300勇士》,一时间成了该年热议的佳作。其中血脉偾张的血腥战争场面,一时间让所有观影者感到痛快不已。作为改编自漫画的作品,《斯巴达300勇士》可谓是做到了“艺术为骨,历史为辅”。虽说在一个二次元作品中寻找真实并不是一个明智的行为,但是有不少人还是将其中艺术性的场景,当作真实的温泉关战争。那么温泉关战争究竟是何等战况呢?

▲电影《斯巴达300勇士》

《斯巴达300勇士》电影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近乎裸奔的斯巴达战士。当然,这显然只是一种艺术处理。毕竟在古希腊时代,即使是勇猛的斯巴达人,也绝对不会将自己的生命如此儿戏。古希腊时代各个城邦的精锐,实际上都是拥有良好铠甲装备的重步兵,而斯巴达人的重步兵更是其中的翘楚。因此剧中半裸的斯巴达人,实际上更加类似古希腊奥运会的那些运动员。他们通过全裸来展现自己的健美身材,并且为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作为模特。而他们上战场之后,自然也会将自己健美的身躯用铠甲保护起来。

▲精锐的斯巴达重步兵

实际上,真正守卫在温泉关的并不只有300名斯巴达人。与剧中不同的是,当时7000多名希腊盟军并不是仅仅作为后卫,而是与斯巴达人并肩作战。按照斯巴达人传统的军阵,斯巴达人精锐的300名铠甲精良的重步兵居于中间一线,而二线和两翼则是由希腊的盟军担任。与电影中相同的是,守备温泉关的希腊人也的确利用了地形优势,对有着优势兵力的波斯人进行了顽强阻击。

▲希腊步兵与波斯人激战

《斯巴达300勇士》在武器方面的复原还算尚可,不过有个很大的问题是斯巴达人所使用的盾牌。剧中的斯巴达人清一色的使用单一黄色的铜质盾牌,然而历史上,斯巴达人的盾牌则是用更加复杂的复合材料制作,也就是将木材、青铜、皮革固定在一起,这样其防御力就远远超过单一的青铜盾或者是波斯人木盾。在盾牌最外层的皮革上,希腊人则大多会绘制鲜艳的、各个城邦或者家族的标志。

▲《斯巴达300勇士》中的盾牌

▲斯巴达重步兵装备

而且在古希腊的社会文化中,古希腊人更加崇尚的是一对一的武力对决,因此古希腊人大多极为鄙视弓箭与投石索等武器,并且时常将其视为软弱的象征。

▲古希腊人使用的带有彩绘的盾牌

说完了斯巴达人,再来说说波斯人。首先,正如电影在美国受到的非议那样,古代的波斯人基本是白人而非电影中的黑人。其次,虽然诚如电影中所说的那样,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涵盖了众多的民族,但是波斯帝国的步兵也不会如同电影般,如此大规模的使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所使用的头巾。

▲电影中穿着奇怪的波斯士兵

作为古典时代的大帝国,波斯的步兵也有着还算不错的装备。受其文化多样性的影响,阿契美尼德波斯士兵的装备尤其是铠甲相对于斯巴达人来说显然丰富的多。不过由于中东炎热的气候,波斯人大多会在头盔戴上兜帽或头巾,而波斯的盾牌也不仅仅只有电影中的样式,还有大量半月盾和巨大的方盾等许多的样式。在使用的武器方面,除了短矛和肉搏使用的短剑,波斯人还会装备威力极大的青铜战锤,这些沉重的武器,对铠甲精良的斯巴达重步兵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威胁。而波斯人作为游牧民族的后裔,其对弓箭的使用也自然是炉火纯青,大量的弓箭手曾经在波斯人的战争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因此即使是在温泉关的战场上,电影中波斯军官所威胁的遮天蔽日的箭雨也是所言非虚。

▲希腊步兵与波斯步兵装备比较

阿契美尼德波斯的步兵中,最为亮眼的军团,自然是在电影中也令人深刻的——不死军。

▲电影中的不死军

▲历史上的波斯金苹果卫队

实际上“不死军”作为阿契美尼德波斯最精锐的步兵,他们所担任的,自然不是电影中奇奇怪怪的偷袭之类任务。他们不仅是皇室的禁卫,同时也是帝国最为精良的重步兵。其“不死”的谣传,也是波斯帝国庞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使得不死军可以如同不死者一般及时补充兵员。

▲身着长袍的不死军

包括不死军在内,金苹果卫队最大的特征,便是其使用的长矛底部会有一个装饰用的球状物。这一部件是否还有其他的用处,暂时还缺乏相应的历史资料证明。不过,不死军乃至整个金苹果卫队,在作战时不会穿着平时礼仪式的长袍。这些禁卫军不禁铠甲更加精良,并且他们对于自己身份的彰显,也毫不犹豫的表现在了他们衣服上华丽的色彩。在武器种类上,不死军与其他的波斯步兵差别不大,但是在训练度和战斗技巧方面,不死军作为金苹果卫队的一部分,自然是不可同一而语。

▲战场上的不死军

虽然在电影中,波斯的骑兵只是一闪而过。但是在历史上,波斯的骑兵实际上对于全世界的骑兵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波斯原本就有着很浓郁的骑兵传统,而在扩张的过程中,波斯的骑兵也和斯基泰人等游牧民族发生了碰撞,并且不断的相互学习。

▲波斯的轻骑兵

波斯骑兵习惯于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战锤、斧头,以及可以当作标枪使用的短矛还有弓箭。以此来看,波斯的骑兵还有浓厚的游牧民族色彩,因此他们在骑术方面也比希腊的骑兵更强。

▲阿契美尼德波斯的具装骑兵(右)

在对比完波斯与斯巴达人之间的装备之后,可以明显发现,波斯人在装备上显然没有电影乃至大家一般印象中的不堪。历史上斯巴达人在温泉关所获得的战果,也明显被希腊人自己无限的夸大了。当时在整个第二次希波战争战场上,薛西斯虽然是以雄狮搏兔的方式,向小小的希腊投入了海陆军在内,多达15~18万庞大的兵力。但是这些兵力其实是分散在小亚细亚半岛,以及其他许多战场上的。因此波斯人真正投入到温泉关的兵力,必定不会真的有如同希腊人所说的200万之多。甚至于薛西斯究竟是否亲临战场指挥,这其实也是一个未知数。

除此之外,整场温泉关之战实际上只有短短的三天。在前两天由于希腊人占据优势地形导致作战失利之后,波斯人在第三天立刻采用了侧翼迂回战术,从希腊人薄弱的侧翼入手,成功的击溃了希腊人的军阵。

▲薛西斯一世

实际上虽然希腊人将第二次希波战争,视为了决定文明生死的大战。然而对于波斯人来说,第二次希波战争实际上更像是对大流士时期马拉松之战的复仇战争,这也就是为什么,波斯军队在火烧雅典之后,并没有继续发动对希腊的战争。不过在这之后,亚历山大大帝登上波斯的土地,无数阿契美尼德王朝时代的典籍全部葬身火海,世界记住的,也只剩希腊人对于这场战争近乎偏执的理解。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