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家长最好别制止!

你有制止过孩子某些突发奇想的行为吗?

晴妈妈:当孩子会爬时,他对什么东西都好奇,我担心他容易受伤,于是就围了一个区域,限制他的活动范围,可是他长大后就会把东西顶开,即使后来我加强围堵,他会做出更危险的动作。

宝妈妈:宝宝要画画,我要爸爸教他,但不到五分钟,宝宝就没兴致了、罢工了。原来是他涂颜色时,爸爸不停地提醒他涂过界了,还说“涂错了要打屁股的”、“看,这又涂多了...”

惠妈妈:儿子在外边捡了一筐树叶回来,说要把树叶种起来,每天浇水,让它发芽,找了个方便袋灌些水就把树叶朝里放。刚好他爸回来了,立马就制止他,儿子解释说要种树,会发芽。他爸就直接跟他说“那是干树叶,种不出树来的”“跟你说了发不了芽,赶快丢掉...”

在家长的世界里总是充满条条框框,认为孩子“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家长用成人的视角指导孩子成长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孩子有些行为,家长不制止的话可能对孩子更好。

1、6岁前孩子掰手指数数

别制止

原因:在3-5岁这个阶段,孩子可以学习数字的加减计算,但他们一般还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进行运算。这时,适当运用手指等实物进行教育,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依靠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认知来增加认识,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好处:该阶段的孩子,对于心算,要他进行“凭空想象”是很困难的,所以出现掰手指的现象是正常的。如果家长对此表现得过分敏感,予以严厉制止,反而可能影响他们用更直观的方式掌握运算方法。

2、孩子重复一件事

别制止

原因: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就是同一个故事,孩子重复听好多遍还是会继续要家长讲给他听,对此很多家长不解,孩子非常熟悉的故事为何还要反复听呢?并认为这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不如开始一个新故事对孩子意义大。

好处:重复是孩子学习的一个特点。孩子的智力发展,不是知识在头脑中的堆积,记住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刺激、记忆来促进脑部的发育。孩子的智力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重复作为力量,当重复到达了一定程度时,新的状态就会爆发出来。另外,孩子在听熟悉的事物时,对事物的预见会给他们带来信心与安全感。

3、孩子追求完美

别制止

原因: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讲究完整性。在他们的设想中,事情应该是这样办,一旦他们设想好的东西被打断,便不愿接受。

好处:这是他们从初步建立计划做事的意识,以及到掌握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一个过渡。这时家长在给予必要的指导时,不妨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宽容一些。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4、孩子实施小破坏

别制止

原因:经常能够遇见孩子将家里的东西拆开或是毁坏,家长看到孩子这种破坏行为往往都是试图制止孩子,其实,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孩子的智力发育,需要不断地信息刺激,他们四处探寻各种事物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

好处:从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毁坏了一件物品,而实际上孩子从中调动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轻易阻止孩子的探索过程。

那些确实不能让孩子尝试的事情,也要尽量向孩子说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给孩子做。如果父母经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会渐渐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动力。

5、孩子藏东西

别制止

原因:调皮的宝宝经常把家里的小东西收起来,比如钥匙、遥控器、手机,他们对于这个“躲猫猫”游戏乐此不疲。这个游戏其实能够锻炼宝宝的记忆力,先把东西藏起来而后又找出来,宝宝感到很有成就感。

好处:家长可以多和宝宝玩这个游戏,这不但是一项好玩的亲子互动,家长还可以摸清宝宝藏匿物品的规律,万一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被宝宝藏起来了,家长也能知道在哪里找到。家里的尖利东西要放到宝宝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受伤,贵重的东西也要收藏好,以免丢失。

6、孩子粘着家长

别制止

原因:有些家长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很小时就让他自己吃饭、穿衣,甚至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让孩子粘着自己。

好处:家长为了孩子能够独立自主所做出的事情可以理解,但是孩子粘着父母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他们从对父母的依恋中感受亲情,认识世界。经过了这一阶段,孩子才能逐渐建立起健全人格。

从心理发育上说,孩子粘父母,并从父母那里获得相应的重视,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编碎碎念: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家长不要用成人的思考方式去衡量孩子的行为举动,应该根据孩子的成长需求,科学地抚育孩子。


本文来源:搜狐 作者:KK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