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T-50战机明年真的可以量产?

12月8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尤里·鲍里索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T-50的试飞工作已经接近结束,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航空电子设备进行测试。鲍里索夫声称:“目前数家飞机正在进行试验,首先是对机载设备的试验。有关战机飞行特性的试验实际上已经完成,在实践中验证了飞机的飞行技术性能。”

此前,今年3月23日,鲍里索夫曾表示T-50将于2016年起开始生产,但俄军预计采购数量将少于原来制定的2020年前国家军备计划的预定数量。按照鲍里索夫的说法,在2020年之前俄军将只采购一个中队(12架)T-50战机,同时将更多地采购相对成熟的苏-35S战机。按照鲍里索夫的说法:“在新的经济情况下可能要修改初始计划。我们最好在拥有第五代战机半成品的条件下,先让4+代战机物尽其用。”从这个角度来说,T-50尚未服役,就已经遭到了当头棒喝。

导致T-50装备受挫的最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目前严重不乐观的经济情况。受国际能源市场波动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乌克兰问题、叙利亚问题上持续对立导致的双边贸易趋冷,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较之T-50开始研制的时期已经大有衰退。本来T-50项目就一直饱受资金不足的困扰,目前俄罗斯又因国库并不充裕而难于购买更多的T-50首批生产型,这就使得T-50的研发面临着自项目开始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局面。

同时,T-50自身发展也遭遇到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技术问题。今年8月,T-50的4号原型机参加了在茹科夫斯基航空城举办的2015年莫斯科航展。虽然在5分钟的飞行表演中,T-50-4展示了其良好的飞行性能,但相比于同场竞技的苏-35S来说显然动作不够泼辣、抢眼,这或许能够证明T-50在发展中遭遇了影响飞行性能的问题。同时,本年度的莫斯科航展只有T-50-4一架原型机参展,而在2013年的上届航展上则有3架T-50原型机参演,这也能够证明T-50目前的试飞工作极其繁重,已经难于抽出更多的原型机来进行飞行表演和推销。虽然新型战机在定型前的最后阶段一般试飞任务都不算轻松,但如同T-50这样“先松后紧”的试飞进度,仍然令人感觉并不正常。

T-50于2010年1月29日进行首次试飞,截止2015年秋,共制造了5架原型机、完成了700多架次试飞。在频繁的试飞中,多架原型机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其后都经历了长时间的维修。2011年8月到2012年9月间,T-50的首架原型机T-50-1曾因遭受结构损坏而大修了一年多时间,在该机复飞后的照片上显示其机体出现了各种用于加固的补强板。而今年8月拍摄的照片上,T-50-1的机机身上部蒙皮又有了新变化,这证明该机事实上一直在进行“打补丁”的工作。2014年6月10日,T-50的第5架五代战机原型机T-50-5因起火被运回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厂维修,为此还不得不拆解正在建造中的首批测试飞机中的最后一架原型机T-50-6的零件来“捐献器官”。在进行了16个月的修复后,恢复状态的T- 50-5R(R取“修复”之意)终于在2015年10月16日重返蓝天,但T-50-6的建造却又变得遥遥无期。

尽管除2014年6月的T-50-5起火事故外,苏霍伊官方并不承认T-50存在技术问题,但据外界推测,T-50目前面临承载结构强度不足的设计缺陷,为此苏霍伊不得不对机体结构进行补强,但这又增加了飞机的空重。解决这个问题最彻底的方案是改用重量更轻且强度足够的新型材料,但目前俄罗斯航空工业根本无法提供能达到要求的材料。即便满足要求的新材料能够很快研发生产出来,也会因T-50的生产方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厂制作模具和培养人才需要大笔资金和时间而难于奏效。目前来看,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便捷方案或许是使用推力更大的发动机。2012年10月,苏霍伊宣布将制造设计经过修改的“第二阶段”T-50原型机,这批飞机的结构很可能进行了重大改进。此前,“第二阶段”T-50指的是将采用“产品30”发动机的T-50原型机,而“产品30”作为一款全新设计的发动机,在最大推力、总重量、零件数量等关键性指标方面较之目前T-50所采用的土星AL-41F1(“产品117”)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有着质的飞跃。然而这款发动机什么时候能被安装到T-50上,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当然,关于T-50也并非完全没有好消息。今年的莫斯科航展上,展出了一系列供T-50使用的传感器组件,其中叶卡捷琳堡乌拉尔光学和机械厂(UOMZ)研制的型号为“101KS-P”的小型红外成像传感器为首次在公开场合展出。该传感器是101KS“环礁”光电套件的组成部分,该系统还包括前向101KS-V“空气”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IRST)、101KS-O“防御”光电定位传感器、101KS-U紫外线导弹逼近告警传感器。101KS“环礁”光电套件可以用于辅助T-50进行低空飞行和降落。此外,专门为T-50研发的101KS-N“大地”导航/瞄准吊舱也正在发展之中。这也就是说,目前T-50的各项子系统仍然在正常发展。然而在结构问题解决之前,子系统就算发展再完善,也无法从根本上加快T-50试飞和装备的速度。而反观我国歼20战机,八架原型机基本可以定型完成了原型机生产阶段,接下来量产一年两三个中队这是很现实的生产能力,明年形成战斗力不是不可能。


按照《2013-2020年俄罗斯国防部活动规划》的内容,T-50应该在2016年12月31日前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但很显然,只有12架的订货和装备量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来看,反倒是来自国外的订单更像是T-50的救命稻草。在2003年1月俄罗斯和印度关于合作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意向书和2007年10月两国政府间达成协议,在T-50基础上共同发展未来多用途战斗机(PMF)之后,印度空军始终对这款第五代战斗机抱有浓厚兴趣。印度方面持续性的注资,很有可能使T-50缓解在研发工作中面临的资金问题。但对于技术方面的问题而言,即使有非常充裕的资金,也很难断言就一定能实现技术突破。至于未来究竟是印度的资金拯救了T-50还是T-50的进度拖死了印度,现在恐怕没人能给个合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