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泰纳(Karl Landsteiner),是最先发现人类具有不同血型的人,这一发现也为安全的输血系统奠定了基础。1930年时,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今天就来稍微讲讲血型的事情吧。我们最熟悉的也就是图上画的ABO血型了,不过除此之外,血液其实还有其他不少分型方法,比如Rh血型、MNSs血型等。
ABO血型系统是通过将不同人的血液彼此混合发现的,这样的混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相安无事,有的则会导致凝结。其实在生物课本上也可以学到,这是因为不同血型的血液红细胞上有不同的抗原,而血清中又有不同的抗体。如果抗原和对应的抗体遇到一起,就要出现凝集反应了。
我们医学部的学生在生理学实验课上都会做这个鉴别血型的凝集实验,就是取一点自己的血分别滴在含有抗A、抗B和抗A+抗B的血清里面观察反应。我是O型血的所以结果就是三个都木有现象,为了看现象我们就纷纷去扎AB型血的同学······
红细胞上这个血型抗原的“基底”是H抗原,而根据基因的差异,这个基底上会接上不同的抗原:有A基因对应的A抗原、B基因对应的B抗原,而O基因不会产生明显的抗原性。至于它们的遗传规律相信我不必再讲了(据说从血型也扯出了不少狗血的故事_(:з」∠)_)。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有不同血型出现?最直接了当的答案当然就是基因突变了,ABO血型的差异来自同一个基因位点的不同突变版本。不过从演化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其实还没有特别清晰的解释。
红细胞上的这些血型抗原看起来并不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不光是缺了A抗原和B抗原的O型血人活得很好,甚至还有一些"孟买血型"的人连“基底”的H抗原都没有,他们的健康也没出什么问题(不过这种罕见的情况在输血时会有麻烦,孟买型的人只能接受其他孟买型人的血)。
一些科学家认为,血型多样性的意义可能在于让人类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血型的人在疾病易感性上有些差别,也就是说,不同的血型可能能让人们减少罹患不同疾病的风险。比如说,有研究认为O型血更有利于对抗疟疾。
围绕着ABO血型也有很多不怎么科学的理论,比如说血型对应性格,或者不同血型的人要吃不一样的食物,这些其实都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人有多招蚊子其实也和血型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