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经历会影响我们如何帮助他人

导语:对于别人的痛苦我们真的能做到感同身受吗?

关键词:换位思考;深思;帮助他人

如果我们一直反复思考自己的问题,便很难理解他人。(图片来源:胡卓亨/Unsplash, CC BY-SA)

你有没有对一个正在困境中挣扎的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完全能体会你的感受。”

这种感同身受的回答通常是由于我们把它与我们类似的经历联系起来了。然而经历过,我们就真的能做到感同身受了吗?

在巴拉克·奥巴马任职总统期间,他经常提到“从他人那里认清自我”这种能力。更早的时候,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于1859年也曾写道:“片刻的顿悟有时抵得上一辈子的经历。”

两句引用都反映了心理学家们曾经努力探索过的心理学中的主题。那就是我们如何理解和处理有挑战性的经历(比如情感破裂、痛失爱人和人际冲突),还有在哪种程度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经历去理解正在经历相同事件的其他人。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们需要思考我们反省自己(自省)与对待他人(角度选取)的方式。

我们怎样理解他人?

自我反思就是关注在某个时刻,我们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我们做出这样的行为,以及过去的经历如何塑造了现在的我们等等这些问题上。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对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充分的思考,因为通常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周围的环境上。

换个角度沟通能让我们了解其他人的状况并且产生共鸣。我们每天都会经历这个。比如,我们会预测旁边车道的司机在视角不同的情况下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又比如当朋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不幸时,我们会去安慰他(她)。

我们体会他人经历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是想象自己处于他们的处境,并把我们自己痛苦的或快乐的经历与之联系起来。这个过程是建立在神经学基础之上的:当我们自我思考和换位思考相同的问题时,对应的大脑区域都会被激发。

联想到自己经历的一个相似经历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同时引起对他人遭遇的同情。但有时我们并没有非常怜悯他们或者很想去帮助他们,尤其是当我们也正在遭遇类似困境的时候。

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

研究人员相信自我剖析分两种——一种是出于好奇,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塑造了自己的性格和思想(理性的自我关注);另一种就是因为焦虑或害怕失去而认真思考自己的经历。

深思涉及到一遍又一遍地回忆某个事件,然而通常会忽略事情的成因。更积极的自我反思和注意力是同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联系起来的。易于沉浸深思会削减我们站到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沉思越多就越忧虑,这样就更难接触到别人的痛苦。

我们在脑海中上演像婚姻破裂、痛失爱人这样的悲剧很正常。但我们有可能过于投入到这些消极的、令人焦虑的经历中去。为了与他人沟通联系,我们需要跳出这些情感漩涡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对待过去的方式既可能帮助也可能阻碍我们见识的发展。一种方式是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过去的经历中,设身处地地专注于所发生的事。这就像历史再现,但可能会导致愤怒并且迁怒他人。

相反地,站在一定高度的视角看问题,采取一名旁观者视角的话会引导我们专注于事情发生的原因,这样有助于培养洞察力和解脱感。

研究发现当人们在反思自己的问题时能站在一定高度并有具备同情心的话,他们将拥有更大的视野。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并倾向于原谅和帮助他人。

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反思对于理解自己所处的困境非常关键。反过来,这种理解也很有可能帮助我们理解处于相同情况下的其他人。

别人无法做到与自己感同身受,因为各自的经历很可能存在差异。同样的,想象回到自己当初充满情感的状态中也是非常困难的。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心理学家和护士来说,还是建议他们在换位思考的时候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不要太过投入。

所以与其对别人说“我完全能体会你现在的心情”,还不如问一些有助于弄清他们的遭遇的问题,帮助他们看清自己的境况。

关于作者:Adam Gerace是弗林德斯大学高级研究员。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科学美国人》。

(翻译:潘燕婷;审校:么宇辉)

文章来源【科学美国人博客】:

https://theconversation.com/how-we-think-about-our-past-experiences-affects-how-we-can-help-others-80190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