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与纳粹党卫军交过手的澳大利亚将军:埃文·吉伐德·麦凯

?▲埃文·吉伐德·麦凯(Iven Giffard Mackey),生于1882年4月7日,卒于1966年9月30日,英联邦陆军中将,是一位澳大利亚军的将领,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曾荣获多种勋章及奖章。

他出生于澳大利亚南新威尔士州的格拉夫顿,多才多艺,1904年毕业于悉尼大学并获得文科的学士学位。1910-1914年,他在该大学任物理教师同时参加了预备役军队,期间由中士升为上尉。一战爆发以后,他加入了澳大利亚皇家陆军,漂洋过海来到欧洲战场。在加里波利登陆战的时候,他在第4步兵营中服役,经历了血腥无比的残酷战斗,曾为部队打头阵,与土耳其军多次进行徒手搏斗,即使身受重伤仍死战不退。由于表现出色,麦凯在1916年4月被提升为4营的长官,并带领这些英勇善战的澳大利亚士兵继续参加了一系列惨烈的战役。1918年6月他晋升为旅长,带领第1步兵旅参加了第2次弗兰德战役,亚眠战役以及对兴登堡防线的攻击。

▲埃文·麦凯(左)和他的助手L.A.麦肯齐在法国萨梅尔

战争结束后,他前往剑桥大学深造物理,导师是著名的物理学泰斗——欧内斯特·卢瑟福——如果没有战争,或许麦凯将会是一名物理学家。之后,他回到了澳大利亚,继续在悉尼大学任教。1933年至1940年,在悉尼的一所学校任校长。

二战爆发以后,麦凯重新入伍,并且成为澳大利亚军队的重要指挥官。他被任命为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的师长,开赴北非。在那里,麦凯带领澳6师进行了澳大利亚军在二战的首次作战——巴迪亚要塞之战。

▲1940年12月,麦凯和第6师同僚在一起,前排左是阿瑟·艾伦准将,中为麦凯少将,右为贺拉斯·罗伯特森准将。后排左是弗兰克·贝瑞曼上校,中斯坦利·萨维治准将,右阿兰·瓦西上校

巴迪亚要塞坐落于距埃及不远的利比亚东部,濒临大海,是意大利军队在北非的重要据点。意大利第10集团军在此重兵设防,部署了第23军的45000人以及为数不少的火炮,还有一部分的轻型坦克。

要塞指挥官是23军军长安尼巴勒·贝贡佐立中将。此人是意大利军队里面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在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以及西班牙内战中,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他蓄有一把火红的络腮胡子,因此获得了“电胡子”的外号。

第23军下辖第2“10月28日”黑衫师,第1“3月23日”黑衫师、第62“Marmarica”步兵师、第63“Cirene”步兵师。加上一些其他的部队,意军共有45000兵力。虽有人数优势,但他们之前已经遭受过重创,士兵们如同惊弓之鸟,士气低落,又缺少必要的武器装备。因此,巴迪亚要塞之战注定是意军的一场灾难。

▲安尼巴勒·贝贡佐立中将

▲被缴获的意军L3(CV33)坦克

▲在地面进攻巴迪亚之前,HMS Ladybird炮击巴迪亚要塞

经过军舰与飞机长时间的猛烈轰炸后,1941年1月3日,埃文·麦凯的澳6师在英国装甲部队以及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兵分数路向巴迪亚外围发起了猛攻。

▲巴迪亚之战英军进攻简图

▲澳大利亚士兵冲进巴迪亚要塞

在为期3天的巴迪亚要塞之战中,麦凯以来如狂潮的攻势粉碎了意军的防守,骁勇的澳大利亚人自此在北非成为了英军的一支劲旅。此战对于意大利第10集团军来说是灾难性的,4000多人伤亡,36000多人被俘虏,并且损失了大量武器装备,为后来更致命的“贝达富姆”大灾难埋下了伏笔。

“电胡子”带领少数溃兵逃出生天,麦凯随即下令全速追击意军。

随后,德尔纳,托布鲁克,班加西依次被势不可挡的英联邦军队攻下。最终英军在贝达富姆追上了意军剩余的主力,将其彻底歼灭。意大利第10集团军不复存在,“电胡子”也在这里被英军俘虏。

麦凯还是个非常关爱下属的指挥官。他在长途追击意军的过程中,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想要减小不必要的伤亡。他对他的旅长们说:“我不仅要快速攻下托布鲁克,而且要以最小的代价得到它。”他的这种风格也不断地感染着他的下属。

随后,麦凯的部队加入了希腊远征军的行列,在希腊西北的韦维(Vevi)抵抗德军的入侵。对面的敌人绝不是像意大利第10集团军那样的惊弓之鸟,而是精锐的,有第9装甲师支援的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旅。约瑟夫·迪特里希带领着他们向澳军扼守的阵地恶狠狠地扑来。

面对德军强大的火力与疯狂的进攻,麦凯以他的冷静再次使他的部队凝聚在一起。面对天上德军呼啸而过的德军战机,他全然不顾,“依旧照常赶路”。在麦凯坚决的指挥下,澳6师顶住了德军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最后随着远征军其他部队安然撤退回非洲。麦凯成为了唯一一个与武装党卫军交过手的澳大利亚将军,他的出色表现让他多次受到赞誉,并获得了希腊战争十字勋章。在亚历山大港,麦凯重新组织了第6师,并补足了在希腊的损失。

▲希腊韦维地区,澳大利亚士兵和他们的反坦克炮在一起

与此同时,随着远东日本帝国军事实力的不断膨胀,澳大利亚本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麦凯被调回本土训练新的军队。1942年2月,新加坡被日军攻陷,麦凯的儿子——澳大利亚第8师的埃文·麦凯(Iven Mackey)中尉成为了日军的俘虏,这更加坚定了他组织军队保卫故土的信念。

▲麦凯的儿子,埃文·约翰·麦凯中尉,照片摄于1941年1月

1942年4月6日,在澳大利亚军队总司令托马斯·布莱梅改组军队的过程中,麦凯被任命为英国第2集团军司令。1943年8月28日,麦凯接过了新几内亚地区澳大利亚第1军的指挥权,参与指挥了攻占芬什港的战役。1943年11月,他把部队交给了莱斯利·摩萨德(Leslie Morshead),离开了新几内亚,前往印度任专员,直至1948年。

▲麦凯与托马斯·不莱梅在一起

战后,埃文·麦凯多次出访。1951年布莱梅去世的时候,他前往墨尔本为他守灵;1952年师前往希腊,纪念在希腊战役牺牲的战友,并来到了加里波利,回顾了当年的战场,对澳新军团的勇士们致以了怀念。当1961年他访问美国,美军带他参观希尔堡时,这次令人难忘的战役重新被大众所知。

埃文·吉伐德·麦凯于1966.9.30在他的家乡,南新威尔士州逝世,享年84岁。他的妻子,儿子,以及两个女儿陪伴在他身旁,有10名将军为他做守灵人。他的文件,肖像,至今仍保存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