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肯听你的话,会不会是你的沟通方式有问题?

现在的父母都懂得亲子沟通的重要性,良好的沟通能促进亲子感情与家庭和谐。然而,亲子沟通也是一门技术活,父母如果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说话,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意思和愿望,这种沟通很可能变成“伪沟通”,使得沟通不仅毫无效果,甚至还可能由于“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父母6个坏习惯

造成“伪沟通”

先来看一个“伪沟通”的典型案例:杨杨和妈妈的“伪沟通”方式

杨杨上三年级了。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妈妈问他:“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吗?”杨杨一边啃骨头一边应道:“没有。”妈妈继续问:“有没有被老师 表扬?”“没有。”“被老师批评了吗?”“没有。”一无所获的妈妈无奈地看着吃得正香的儿子,杨杨没有抬头,继续啃着骨头,两个人都没有再说些什么。

所谓“伪沟通”,实际上是无效沟通的一种。表面上看似乎沟通了,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达到沟通的效果,亲子之间的隔阂仍然存在,彼此没有实现信息的对流和交换。单从父母或子女一方去寻找“伪沟通”的原因是不对的,沟通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除亲子双方的因素外,同时还会受到沟通习惯的影响。

从父母角度来说,以下一些不良习惯容易造成“伪沟通”:

“心不在焉”

沟通时语言、表情、动作不一致,例如父母背对着孩子说话或用很不耐烦的表情说:“你刚刚说的话我都在听……”,“我正在忙,现在不要烦我!”

“激将法”的误用

例如:妈妈对孩子说,“妈妈是因为爱你才骂你、打你,你知道吗?”

“千篇一律”

当某种对话模式成为形式后,会失去它本来的作用,让孩子没有兴趣回答。如每天回家都问孩子:“今天考试考得如何?”或“学校有什么新鲜事?”

“答非所问”

讲话不讲清楚、不说明白。例如当孩子向父母诉说一些自己感到困惑的事情时,父母总是这样回答:“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不要多想。”

“陈年老账”

动不动就翻陈年老帐式的沟通,不仅于事无补,还让孩子丧失信心。例如:“你为什么英语总是考不好?上次也是这个语法出错!”

“口不择言”

情绪不好时所做的沟通,往往表达的不是父母内心真实的感受,例如“笨蛋!”“你不要再进这个家门!”这一类伤害彼此关系的用词,也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父母应该尽量避免。

良好的沟通情境需要不断地改进、准备与练习,因此父母的沟通方式也需要不断提高,否则表面上似乎沟通过了,或者看上去每天都有沟通,实际上不但没有达到沟通的效果,还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伪沟通”3个后果

如果亲子之间长期以“伪沟通”的模式相处,肯定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

1.亲子关系会受到很大损害

最主要的表现有:

①孩子觉得父母不顾及他们的需求。

②孩子在心理上和父母产生距离感。

③孩子在行为上抗拒父母,不听从父母的教导,亲子之间容易产生更多冲突。

2.孩子的个人认知和交往态度会发生变化

①降低孩子的自我评价。

②降低孩子的自尊心。

③也会影响孩子对成人普遍采取对抗的态度。

3.影响孩子的人格特点和决策能力的养成

①长期缺乏安全感和被信任感容易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

②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改善亲子沟通质量5条原则

如何不做“伪沟通”?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5条原则,帮助父母理解孩子。

1.尊重孩子

2.父母结成养育统一战线

3.无条件和持续地接纳孩子

4.能够理解孩子

5.在关键时刻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亲子沟通和其他沟通最大的不同在于,双方往往不是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的。父母希望孩子服从自己的权威,听自己的话,少走弯路;孩子却希望父母尊重自己的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良好的亲子沟通,需要双方的努力。

简单来说,即孩子要学会“听”,父母要善于“讲”,善于批评和表扬,善于拒绝和说服。只有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伪沟通”或其他无效沟通的出现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