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宝,孩子的嫉妒心从何而来?如何克服?

嫉妒是一种不健康、消极的情感表现。孩子一旦嫉妒心膨胀起来,就会出现愤怒、闷闷不乐的抑郁情绪,甚至会产生对抗、攻击等行为。如果家长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势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嫉妒是孩子进步的绊脚石

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消极的情感表现。这是一个人与别人进行攀比时,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因此是一种负面的情感。

1.嫉妒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嫉妒是一种包括有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这种情感具有破坏性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使之自卑、孤独、痛苦,难以自拔。因此,嫉妒会成为一个人进步的绊脚石,使人停滞不前,对生活、社交、工作等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如培根所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

2.嫉妒容易使人产生偏见

偏见与嫉妒相伴而行,嫉妒越深,偏见就越大。偏见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如果固执于偏见就会衍生为病态人格。

孩子为何会产生嫉妒?

嫉妒情感人皆有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每个人的嫉妒程度有浅有深,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嫉妒心的产生。

·孩子在1岁半左右开始产生嫉妒情感,2~3岁时会发展得更为显著。

这是因为这个阶段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自我意识是特殊的认知过程,是通过认识外界(别人)而产生的。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是在与别人比较的过程中对自己作出评价,所以孩子既要认识自己,还必须同时区别于他人。

·幼儿早期的自我评价与小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的发展密切相连。

自我评价系统尚未形成,孩子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所以其往往会依赖于成人对他或别人的评价。幼儿对自己的评价通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容易过高评价自己。

·当他与别人进行“比较”后,幼儿常常得出大人对别人好的评价。

对孩子来讲,这是一件失去“公平”的严重事情,极有可能引发孩子种种不安、烦恼、痛苦的嫉妒心理。一旦嫉妒心膨胀起来,孩子就会出现愤怒、闷闷不乐的抑郁情绪,甚至会产生对抗、攻击等行为。

每个孩子嫉妒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讲主要有如下4方面:

1.不能容忍自己最亲近的人对别人家的孩子表现出喜爱

1岁以后的孩子最初表现出嫉妒就是不能容忍自己最亲近的人去喜爱别的孩子。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其情绪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哭闹,甚至攻击别的孩子。

2.出现行为倒退现象

例如,为了获得家长的关注和喜爱,本来已经能很好地控制大小便的孩子,会故意尿湿裤子,要求使用尿裤、恢复奶瓶吃奶等。

3.对获得表扬的孩子采取诋毁的态度

别人受到表扬,自己却没有,因此对获得表扬的孩子采取诋毁的态度。例如,孩子对受表扬的孩子表现出不高兴、不服气,并且常常以告状或者其他方式揭对方的短。

4.由羡慕、渴望进而转为嫉妒

因别人拥有的物品自己却没有,或别人具有的能力自己不具备,而产生嫉妒心。尤其是能力比较强、听惯了表扬的孩子,当遇到能力比自己强的小朋友时,往往从不服气进而产生嫉妒心理,因此不愿意跟这个小朋友玩,甚至鼓动其他小朋友不与这个孩子玩,以达到孤立他人的目的。

孩子嫉妒,家长3招巧疏导

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容让的环境气氛,杜绝背后对他人说三道四的不良习气。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2.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平时不要滥用表扬、一味夸奖,要褒贬适当;也不要经常用其他小朋友的长处去比自己孩子的短处,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千万要不得。

3.正确对待竞争,鼓励互相学习。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竞争,同时告诉孩子在竞争过程中输赢都很正常。引导孩子输时找出与别人的差距,迎头赶上;赢时要多学输者的长处,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