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狮虎战盔”与古希腊大力士赫拉克利斯竟有这种渊源!

中华民族素以文明古国而骄傲,我国的民俗瑰宝散发着浓郁的东方神韵,令世界着迷。不过,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相互学习、交流中得以进步的,任何民族脱离了与外界的广泛交流就会陷入封闭停滞。这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中国也不例外。

所以,假如我们以寻根问底的探索眼光认真审视我国的一些“纯粹”的中国文化事物时,往往会有些惊人的发现,原来那么多我们本以为的原汁原味中华文化事物中,其源头竟然来自异域他乡。

虎头帽,寄予了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祝福

图中的北方乡村儿童,头上戴着乡土气息浓郁的虎头帽,虎头虎脑,甚是乖巧可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乡风民俗文化的经典代表,寓意孩子们能像小老虎一样健健康康,茁壮成长。千百年的中国风,乡土味,谁会想过它会是外国的?

可是,它的确来自外国,而且还是非常遥远的欧洲文化发源地的希腊罗马地区,几千年里辗转的流传,变异着原始面貌一路东来,最后在隋唐时期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事物。

希腊神话中赫拉克里斯的狮头皮战盔

它最初并不是保佑孩子们的吉祥服饰。而是久经战火、饱饮人血的古代武士战盔战甲上的凶猛图腾。

这种习俗发源于数千年前的古希腊神话,古希腊大力士赫拉克里斯,是宙斯私生子,被宙斯妻子赫拉嫉恨,逼迫他完成十二件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使命。

第一件就是剥取一只怪狮的皮,赫拉克里斯轻松完成,并为示威,将狮子头皮蒙在头上做战盔,这种形象就成为希腊罗马最强勇士的标志性装扮,从此在希腊罗马文化中扎下根。

希腊文明最伟大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亚历山大大帝,格外钟情赫拉克勒斯,不惜对世人宣称自己家族就是赫拉克里斯的神裔子孙,而且也像“祖先”一样,爱戴着狮子盔,东征西讨。

征服了亚洲非洲大片土地,也将希腊文化带到中亚北非大部土地,史称“亚洲希腊化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狮子盔也被中亚波斯广泛接受传习下来。到了五、六世纪佛教同样征服中亚时,早就成为中亚民族传统的狮子盔,也成为佛教护法神将们的标准战盔。

中亚佛教护法神将最爱狮子盔,法力无边的神将也成为隋唐武士效仿的对象

狮子盔成为隋唐武士最爱的战盔,具有神武的力量

通过各种接触渠道,隋唐时期的中国武士,也被狮子战盔这种外形威风凛凛,天神下凡一般威武形象所折服,开始热衷佩戴起来,并且花样更多,不仅有狮子头、还有虎头、龙头、雀头等等,造型也中国化,让人不再觉察异国格调。宋代之后继续这种中国化的习俗。名字叫做“狻猊盔”。

具有中国特色的狻猊盔

到了清代,虎头战盔不再是军官战将的专利,开始大量被清军中的精锐部队作为军服所有,虎头兵成为清军精锐的标准象征。

清代火枪成为战争主导武器,铠甲被无情淘汰或变异,虎头盔也变异成为布制的虎头帽,这样也逐步走向民间服饰奠定基础。

英军缴获的清军虎头帽实物

由于千百年的神化演绎,虎头盔,虎头帽一直包含“神武、不败、神佑、健康”等意味,所以,它开始被当做保佑爱子的吉祥服饰,从此有了虎头娃娃的乡土民俗,全然一副憨态可掬、乖巧活泼的可爱形态。让人不复知晓它原本狰狞凶煞的嗜血原貌。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开放的时期,这类中外交流的事例数不尽数,下面再举一例。

上图:新疆出土的斯基泰武士,头戴古代印欧人普遍喜爱的一种战盔

这种战盔被称作色雷斯战盔,在亚历山大征服中亚时代,马其顿军队中重要的组成部队就是色雷斯骑兵,他们把这种战盔重新传播到亚洲,成为普遍流行接受的战盔。

印欧人4000年前原本生活在中亚的里海至欧洲乌克兰大草原一片广阔天地,后来开始一批批向四面八方迁徙,一部分向东来到今伊朗、哈萨克斯坦及新疆地区,称作斯基泰人,一部分向南不断侵扰,征服印度。更多的向西,成为希腊人和色雷斯人(色雷斯是比希腊人晚的印欧人,故被希腊人视作野蛮人)。

上图:色雷斯战盔

斯基泰、色雷斯武士,都爱戴一种周边有一圈帽檐式的青铜战盔,被称作“色雷斯盔”。其实是一种印欧大家庭都爱的款式,只不过被希腊人罗马人熟悉的色雷斯人命名罢了,这种战盔中国新疆地区也有出土的古代斯基泰武士青铜像有这种式样战盔,证明其传播区域的广泛性。

色雷斯式战盔最大的特征就是装饰华丽,所以也成为隋唐武士最豪华的头盔之一

到了隋唐时代,唐朝武士也开始喜欢头戴一种装饰华丽(大量凤翅、龙雀造型栖于盔顶)的色雷斯式样的战盔,于古罗马时期同样为赚取观众噱头而制作华丽角斗士战盔非常相似,这种战盔就叫“色雷斯式战盔”。

这种式样的唐朝武士俑大量出土发现,说明唐朝这种武士是非常具有崇高地位的。可惜没有实物出土。

但几乎与世隔绝却懂得积极汲取唐朝文化的日本,却意外非常完好的保留了这种武士装扮,作为日本皇家宫廷舞乐中的“武舞”装扮,上演“秦王破阵乐”等经典唐朝宫廷舞乐 ,成为研究唐朝文化的活化石。

全套唐代宫廷武士装扮的日本宫廷舞蹈者在演奏唐朝著名武乐《秦王破阵舞》

这种中国只能从武士俑看到模模糊糊外形的色雷斯式的战盔,终于可以尽显端倪,让人慨叹古代社会不同国度之间的文明影响传播竟然也是如此显著而频繁。

注:作者弓旗铠戈。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