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兵广、各种领先的宋朝为何屡遭外族欺凌?

北宋不仅是同时代中华大地上最富有的国家,也是当时全世界最富有的帝国。纵向相比,北宋的财政收入也远远高出唐朝。有此财力做支撑,北宋积极发展军队,建国一百年时,兵力增长七八倍。尽管如此,宋朝终其三百年,还是只有一小块江山,年年给少数民族进贡,这是为什么呢?

文臣将兵

宋之前五代的几个短命王朝都亡于禁军,宋太祖赵匡胤自己就是个黄袍加身的禁军统领。为了保证宋朝不像之前的五代那样亡于禁军,赵匡胤做了人事调整和军事制度改革。

人事调整就是“杯酒释兵权”的传说,赵匡胤夺了石守信等开国元勋的军权。但更重要的是军事制度的调整,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禁军统领权的“三权分立”。宋朝的禁军不仅是皇家卫队,更是中央军、王牌军,是重要的国防力量。这个调整分为两步,先是把禁军分成三衙:侍卫马司、侍卫步军司、殿前司,互不统属。然后把禁军的决策权和调度权划给枢密院,这个部门类似于中央军委;不过枢密院的首长一般都是文官,大多是科举出身。

禁军的指挥权既不在枢密院也不在禁军司令,而是交给边将。为了防止边将和军队建立关联,又制定了“更戍”制度:任何一个军队,在一个防区或战区驻扎一到三年就要换防。这就叫“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二是“文臣将兵”。就是由文官担任和平时的军区司令,战时的前线指挥。文官一般不懂军事,胆子也小,无胆反叛,也无力叛乱。

文臣将兵,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但更重要的,是宋朝大肆推崇文官政治,贬低军人,阉割了汉唐的尚武精神。军备常在,但军魂不在。

不过,宋朝文官济济,也出了很多军事人才,如抵抗契丹的寇准,提拔狄青的范仲淹,抗衡西夏的韩琦,抵挡女真的李纲,抵抗蒙古的文天祥。

腐化堕落

宋朝财政收入很高,但是依然入不敷出,大量的财政收入用于给契丹、西夏每年的赔款,庞大的文官体系费用和不断增加的军队开支。

而且,宋朝官家为了拉拢军队,默许了他们的“巧取”。军队敛财的方法五花八门,士兵充当免费劳动力还是基本的,还有武装走私的,用修建营房钱盖商铺的。岳飞的岳家军便产业众多,不仅有酒楼、房产,还有当铺和赌场,每年能获利一百五十八万。这大概是给契丹每年赔款的五倍。

很少有岳飞、范仲淹这样,把营利用于军队供养的。多数将领都是中饱私囊,禁军更是骄奢淫逸。这样的军队有心打仗吗?能打仗吗?

技术落后

宋朝最大的问题,在于军事技术相对落后。

宋朝的文化、科技无论与之前的汉唐比,还是与世界上同时期的其他帝国相比,都是非常先进的。

宋朝的军事技术也非常先进,他们已经把火药投掷技术、爆炸技术用到了战场,还制造了一次能放十多箭、据说射程可达一公里的“床弩”等兵器。

但是,在这个火药还不具备强大杀伤力的冷兵器时代,宋军的这些装备,还是没有游牧民族的军事先进——他们有庞大的骑兵。

宋朝从五代接手的疆域非常狭小,要命的是丧失了牧场,马匹产品很少。而游牧民族则相反,契丹一个战士可以配3匹战马。

在东亚北部的大草原上,战马就像大英帝国的军舰一样,四处游弋,船坚炮利。无论北宋的契丹,还是南宋的蒙古,都不仅比中原强大,也比同时期的其他农业帝国强大。

纵然宋朝像汉唐那样具备尚武精神,能像现代国家这样具备行政效率,还像它自身那样在商业、文化、科技、法制等众领域领先,也还是很难战胜游牧民族。

征服宋朝的蒙古帝国,死于物极必反:在庞大到极致后土崩瓦解。而让现代游牧民族屈居于一隅的,是欧洲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造就的现代军事强国。而大宋只能是这样一个陷入死结的朝代,不管他们多拼命,多先进,最终还是屈辱了三百年。(火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