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中横断三百里:日俄战争中日军最出色的骑兵挺进行动

若要提日俄战争中日本骑兵最为出色的行动,那么非挺进与搜索骑兵莫属。而挺进骑兵的运用,及其所产生的的效果则完全是骑兵自己的功劳,这也是秋山好古正确理论的实践体现。同样是以骑兵深入敌后,日军的永沼、长谷川挺进队,以及建川、山内远距离斥候,相比起米申科的万骑攻营口(常被称为“米申科的八日间”)而言,不论是成本亦或是战果都远远优秀与后者。由于实际上,日俄双方骑兵对骑兵的马上战可谓少之又少,所以很难判断究竟两者谁的战斗力更强。然而通过穿插敌后战例的对比,得出在骑兵运用上,日方胜过俄方这一结论,还是并不困难的。

首先是搜索,搜索又主要分作远距离(战略)与近距离(战术)搜索。如前面所说,在飞机发明以前,前者只能由骑兵担任,而后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同样由师团属骑兵部队进行。不过,大多数的短距离搜索由于频繁以及简单,而都并没有留下文字记录。在此,我们着重于两次著名的长距离搜索任务,也就是建川与山内两斥候。

此前,对于沙河会战时期的日军高层而言,俄军的动向始终是其急于掌握的关键情报。正如上文所提及古贺斥候的任务一样,俄军意图究竟是试图坚守辽阳,亦或是后撤至铁岭组织新的防线,如能获得相关情报,便能极大的有利于日军随后的战略部署。

1904年12月16日,一份前进至新民一线的侦查报告曾传回了秋山手中。根据该报告的建议,秋山支队很快拟定了关于渗透进入俄军后方的一系列注意事项。其中包括:

1.人数应为四到五人【编者注:该区域徘徊的俄军斥候多为两骑到六骑左右】

2.潜入敌后的将校斥候应混有一两头白马【编者注:自甲午战争以来日军就不使用较为显眼的白马,而俄军中则有不少,在斥候队中混入白马从而使得在远处观察时看起来比较像俄军】

3.刀鞘附上黑革较为有利【编者注:同样是为了更像俄军】

4.一系列关于给养及防寒建议,由于天气过于寒冷,斥候队将只能携带面包出发,同时给予一定的金钱,用以途中向现地居民购买粮食。

5.可以通过天明时有没有鸡叫声,来判断一座村庄有没有俄军驻扎。

1905年1月,在永沼、长谷川挺进队出发以前,秋山向建川、山内两斥候队下达出发命令,以下是两者的任务与配置:

山内将校斥候(指挥官山内保次少尉 下属:清水织右卫门伍长 馆泽丰上等兵 神崎文三一等兵 中国翻译曾海山)

--山内少尉率领选拔而出的下士三名组成将校斥候队,一月四日由宿营地出发,执行如下任务:

一、侦查铁岭及抚顺街道之敌情

二、侦查吉林-铁岭街道之敌情

三、侦查奉天与铁岭间第列车的运行状况

四、尽可能侦查铁岭附近敌情及地形

建川将校斥候(指挥官建川美次中尉 下属:丰吉新三郎军曹 野田新作上等兵 神田卯三郎上等兵 大竹久上等兵 沼田与吉一等卒)

--建川中尉率领选拔而出的下士五名组成将校斥候队,一月九日由宿营地出发,前进至 铁岭执行如下任务:

一、侦查敌部队的移动及其兵力

二、侦察敌阵地防御工事状况

三、侦查低价铁道输送状况及其搭载货物

四、尽可能前进至抚顺方面侦查敌情及地形

五、尽可能对敌铁道电线进行破坏及焚烧仓库

▲山内及建川将校斥候行动图

山内一行四人于1月4日由沈旦堡出发,先南下由小北河处渡过浑河,翌日抵达小北河西南方妈女昔(音同昔)庙处的所谓“东亚义勇军马队本部”。这个所谓“东亚义勇军”其实就是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人搞出来的亲日马贼,同样是之前提到过的驻华武官青木少将的属下。该马队实际上的指挥官桥口勇马少佐接待了他们。由于山内本人并不会讲汉语,桥口把之前在参与的古贺斥候的古莊翻译派给了他,又拨给十多马贼,让他们护送山内一行人到新民。1月7日晚,曾海山也抵达本部,一行16人于翌日跨过浑河,进入了未知的中立区域。

一路上一行人裹得严严实实,伪装成俄军,当地中国人多不懂俄语日语之分,一开始竟没有识破。在摆脱了几次有惊无险的俄军追兵后,1月10日左右,山内斥候抵达新民。在与古莊等人道别后,剩余五人又继续向铁岭出发。终于,在1月16号,山内斥候来到了铁岭外围。

▲山内保次(1881-1975)战后成为骑兵第十三联队第12代长,二战末期又从预备役转任新泻地区司令。其子于硫磺岛战死。与建川美次一样他的故事也被改编成小说——《敌中四骑挺进》。

俄军在铁岭的防备相当森严,山内最终没能进入其中。为了防止一行人被俄军抓住一锅端,山内又专门命令曾海山独自去执行侦查任务后,独自返回。在与这位中国人道别后,山内四人开始一步一步的接近铁岭周边,甚至一度混在俄军队列之后前进,就这样完成了对铁岭周遭的村落高地的侦查。此时,俄军虽然有在铁岭周边构建防御工事,然而却并不是为决战准备的坚固设施,而铁道上一台又一台满载着物资与士兵的火车不间断的向南方开去,由此可以判断,俄军毫无抛弃奉天之意。不过在回程路上,山内一行人遭遇到20余名俄军骑兵追击,只能仓皇逃过浑河。1月18日,一行人再次与曾海山相会。在汇集情报后,21日,全员成功返回沈旦堡的联队本部。

而建川一行6人出发时间稍晚。1月9日,他们由韩山台出发,直接经黑沟台西边渡过浑河,再经大湾处渡过辽河后,北上至法库后才折向铁岭,行进位置要比山内斥候更加北边。出发后,他们同样在桥口少佐处做了短暂的停留,不过这回并没有捎上马队。然而,建川斥候这一路似乎注定将充满坎坷。出发的第二天,也就是10号,他们差点直接在大湾附近撞上南下的米申科部队,所幸日军人数稀少,才成功摆脱追兵,继续前进。在荒无人烟的雪野中跋涉了一周之后,六人在1月17日夜抵达铁岭。在回拒了部下炸毁铁道的建议后,建川中尉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潜入铁岭城内。

▲建川美次(1880-1945)曾参与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任日本驻苏武官,与1945年9月9日日本投降数日后死亡。

根据资料,建川本人精通俄汉双语,所以在深夜的铁岭竟如入无人之境,成功的混过了多道俄军岗哨,直抵火车站四周。直到此时,俄军才略感不对劲。而发现情况不对的建川一行人赶在俄军行动起来前,便策马逃上车站附近的一座小山,从那里对车站进行了一整夜的观察。到了白天,他们通过收买当地中国劳工的方式一步步地套到需要的情报。就这样,建川斥候在一阵有惊无险中,完成了山内斥候所没能达成的目标,将铁岭一带探了个遍。

完成了头号任务后,建川斥候即转向抚顺前进。此时,他们进入俄军核心位置后,对方防卫力量也变得更加森严。刚刚离开铁岭的一行人即迎面撞上一队数百人的俄军,但这一回建川中尉也同样用和俄军士兵的客套话,成功蒙混过关。随后一行人混进俄军押送的中国农夫运输队中,乃至路过村庄时,都被当地亲俄民兵误认为是俄军,而向其敬礼。

然而建川斥候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离开铁岭后第一个晚上,于中国村落中停留时,六人本以为采取在日语对话里混入俄语词的方式可以继续管用,没想到这回却被识破。随后在俄军紧随不舍的追击中,沼田一等兵被俘,丰吉军曹一度被围,差点破腹自尽。继续向抚顺前进已无可能,无奈下建川中尉只能改向更东的营盘进发,试图绕开正面愈加庞大的俄军。而其故事中最为传奇的一段便正是在营盘上演。抵达营盘外围后,五人故技重施,成功一路前进至营盘中心才被发现,此时惊觉日军潜入的俄军才赶忙从驻扎的院落里冲出。由于街道狭窄,害怕误伤友军的俄军只得以刺刀和拳头迎战,竟硬是让建川一行砍出一条血路,全部脱逃。

1月23日夜,也就是离开铁岭后的第六天,一行人成功的突破了亲俄马贼的封锁后,抵达了一个小村落。在这里,他们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情报,“龙王庙有日本马贼”。终于在1月24日早晨,建川斥候与同地的工兵特务曹长三冈义一成功汇合。其整个行动耗时23天,行进距离1200公里(合300日本里),从俄军右翼出发后横贯了整个俄军阵线后方,最终从俄军左翼复归日军。其行动是如此的超乎想象,事后更是被改编为刊载在少年俱乐部杂志上的著名小说,也即《敌中横断三百里》。

▲笔者手头1975年再版的山中峰太郎所著小说——《敌中横断三百里》

当然,此书作为昭和五年(1930)时期面向少年读者的作品,除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外,也不可避免的掺杂了鼓吹忠君的军国主义和侵略的军国主义思想。同时,书中对中国人的形象描写也充满偏见,中国人在书中几乎没有正面形象,而以贪财、怕死、脑子不太灵光、反复无常等形象登场,却从没有提到过日俄两大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为自己的利益搏杀给当地中国人带来的苦难。总而言之,该书必须辩证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