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甲弹是怎么穿透护甲的?

穿甲弹威力很大,但是坦克或者军舰的装甲又大多是倾斜的,问题来了,穿甲弹是怎么防止不跳弹的呢?

神奇的转正效应

跳弹现象很常见,这也是很多炮弹一直面临的老大难问题,直到现在也不能说已经完全解决了跳弹的问题,只能说,比以前解决的更好了而已。下面,咱们来看看一些跳弹示意图。

就算不发生跳弹现象,还有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就是穿甲弹的弹头到坦克或者军舰厚厚的装甲里面走一趟,然后,它居然又跑出来了,如下图:


问题不少,怎么解决呢?

“问过之后便会有收获”,圣经如是说。这不,一个神奇的“转正效应”来了,坦克车体或者军舰正面装甲的倾角越来越大,这导致尖锥状的普通穿甲弹容易被倾斜装甲弹开,但是呢,人们后来发现,如果弹头不是尖锥状的,而是钝头的,那么穿甲弹在接触倾斜度很大的装甲时,可以让穿甲弹“转正”,从而更容易击穿装甲,如下图:



发现转正效应后,各国纷纷在穿甲弹的头部套上一个钝头,这个钝头叫做穿甲弹的“被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钝头被帽穿甲弹就出现了。

然而,穿甲弹的被帽虽然提供了神奇的“转正效应”,但是呢,有个问题,就是这个被帽增加了飞行时的阻力,这会导致穿甲弹的速度变慢,穿甲效果会减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在被帽前面加上一个尖锥状的东西,它叫做“风帽”。

搞了半天,这不就又折腾回来了吗?弹头从尖锥状变成钝头,再变成尖锥状。其实不是的,风帽和被帽都是材质相对较软的那种,跟目标的装甲一接触后,它们就会变形,或者融化,还可能被弹飞,真正起到穿甲作用的,还是后面的穿甲弹。


穿透1米厚装甲

清楚了穿甲弹奇妙的转正效应后,咱们再来看看穿甲弹到底有多厉害。


我国的穿甲弹并不差,上面的图片展示也许还不能让大家知道我国的穿甲弹到底有厉害。别急,咱们再接着看。


多种多样的穿甲弹

关于穿甲弹,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比如,有的穿甲弹,造型很特别,叫做“脱壳穿甲弹”,顾名思义,这种穿甲弹在飞行的时候会把“外衣”脱掉,还真有点儿金蝉脱壳的意思呢。



上面这种穿甲弹长得怪不说,关键的是,飞行时它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外衣”脱掉?很多人一看到穿甲弹的这种造型,第一个冒出的疑问肯定是,它为什么不是流线型?中间搞那么一大坨,这是几个意思?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一、很容易就能明白,穿甲弹属于动能武器,要想带来更好的穿甲效果,必须使用高密度的弹芯,你想呀,相同的体积和相同的速度下,是一根铁棍戳在你身上疼,还是一根泡沫棍子戳在你身上更疼些?显然是铁棍,因为铁的密度大。

因此,穿甲弹一般使用钨合金、铀合金等高密度材料。因为相同的体积下,钨、铀的重量大约是铁的2.4倍,铝的7.1倍。

既然重量越大,效果越好,那就把弹头做得粗粗的呗,这样不就可以了吗?显然这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像钨合金和铀合金,它们本来就已经很重很重了,你再把它做得粗粗的,那么就需要大量的弹药,才能把它发射出去,弹药少了它根本就跑不远。

二、弹头越小,而弹药越是充足,那么弹头打得就会越远。而要想使弹药变多,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大口径的火炮,因为火炮的口径越大,就越能装下更粗的炮弹。

但是,问题又来了,刚才我们说,弹头太粗的话不好,得使用比较细的弹头,但是这样的话,就不能使用大口径火炮发射了!因为小的弹头和很大的弹壳是不能结合在一起的。

怎么办呢?好办,套上一个壳就行。


如上图,比较细长的那根就是弹头,它很重,用来穿甲,同时因为它比较细长,无法使用大口径火炮发射,于是就给它套了一个较轻的“壳”,这样的话,它就能使用大口径火炮发射了。

到这里,有网友可能会纳闷,套上了这么一个壳,也就是弹托,那么在飞行的过程中岂不是阻力大,很碍事儿?

没错,确实如此,但是不用担心,因为弹托和弹头不是死死地结合在一起的,穿甲弹发射后,弹托在空中遇到的阻力很大,这个阻力会让它从弹头上脱落,而弹头不受影响,会继续前进。所以,这样的穿甲弹,就叫“脱壳穿甲弹”。如果弹体的尾部有尾翼,那么叫做“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脱壳穿甲弹的好处是,加上各种尺寸的弹托后,穿甲弹就能从各种尺寸的火炮上发射了,这确实是一个很棒的设计。为了穿甲,人类也是蛮拼的。而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避免在战争中说出那一句话:“很抱歉,我们未能穿透他们的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