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的“红白”脸,悠着点!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无论在平常朋友的聚会中,还是在比较隆重的场合,甚或在逢年过节的家庭团聚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时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更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

我有这样两位朋友:一位在酒桌上少量饮酒就会满脸通红,喝不了几杯就浑身难受;另一位与这位截然相反,酒量大白脸蛋,不过每次都要经历:甜言蜜语、花言巧语、豪言壮语、自言自语、不言不语的五大境界。为了朋友的健康,我就和他们科普了酒桌上脸白、脸红的知识。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一些食物、药物中就会添加食用酒精。如:糕点、腐乳、藿香正气水等。以前还被当做麻醉剂来减轻疼痛。无论是啥酒,他们的基本原料都是谷类、水果,这些食物都含有糖类,经过第一步的糖化,把大分子的糖类水解成单糖——葡萄糖,第二步在无氧的条件下经酵母发酵生成了酒精、二氧化碳,发酵程度不同,其中酒精、糖的含量就不同了。
酒桌上的人们常喝的当属白酒,也就是蒸馏酒,又叫烈酒。它经过了制曲、粮食混合发酵、蒸馏而成。市场上的蒸馏酒基本上都是按照口感、酒精度数勾兑出来的,而白酒的特点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是个纯能量的酒。当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口腔,口腔粘膜会微量吸收酒精,接着胃粘膜吸收酒精的10%~20%,最后的75%~80%通过小肠粘膜进入血液。肺脏通过呼吸排出5%的酒精;肾脏以尿液的形式将5%酒精排出体外;剩下的90%就需要肝脏来代谢,肝脏工作之重,这就是人们常说“喝酒伤肝”的原因。肝脏中有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首先是经过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作用把酒的主要成分乙醇代谢成乙醛,接着乙醛脱氢酶把乙醛转化为乙酸,乙酸再经过各种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有些人乙醇脱氢酶的活性非常高,就会快速把乙醇代谢成乙醛,而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或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很低,不能把乙醛转化为乙酸,造成了乙醛含量升高,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就出现了“脸红”的现象。造成喝酒脸红的罪魁祸首是——乙醛,它的毒性是乙醇的10~30倍,还可以诱发消化道肿瘤。
喝酒脸白的人,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都很低,乙醛没法得到及时转化,就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越来越高,但这样的人在没有深醉之前,不会有什么异常表现的,也不容易被察觉,所以这种人更危险。总之,无论是脸红还是脸白的人,都不要有“以酒论英雄”豪举。
酒多必伤身,过量饮酒不但会引起酒精中毒,使判断力降低,记忆力减退,引起营养素B族维生素的缺乏,抑制食欲,刺激损伤胃、肠粘膜;还会引起酒精性脂肪肝或者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一系列的危害。
遇上不得不喝的酒场这样来做:1、避免空腹饮酒,酒精会对胃粘膜产生刺激引起充血、胃酸分泌过多,还会加速胃粘膜对酒精的吸收速度。2、酒前喝点奶类吃点杂粮,奶类会在胃粘膜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损伤;吃点杂粮?不但可以帮助肝脏解毒,还介意补充白酒里缺少的维生素B1,可谓一举两得。3、选择合适的酒类,如果不得不喝酒,可以选择适量的红酒,因红酒对人体的伤害最小。4、少量慢饮,要给机体一个代谢酒精的时间,中国营养协会给我们的建议是:男性每天不要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要超过15克的酒精,喝葡萄酒时,男性不超过250毫升,女性不超过150毫升;啤酒男性不超过750毫升,女性不超过450毫升;高度白酒男性不超过50毫升,中度白酒男性不超过75毫升,女性不超过50毫升,所以小口慢饮喝酒要限量才是硬道理。
小酒怡情,大酒伤身,为了您的健康,喝酒时,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