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发明前,古时候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是怎么清洁牙齿的?

春秋时期《礼记》上就有“初鸣,咸盥漱”的记载。我国最早使用的漱口剂有酒、醋、盐水、茶及温水等。酒、醋、盐水等有解毒杀菌的作用。

茶中含有氟和维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洁。我国五代时期已经出现了复方配制的洁牙剂,以后又逐渐发展到采用香药去秽,就是在牙齿清洁剂中加入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佩兰等,不仅能保持口腔清洁,还有治疗口腔疾病的作用。 

我国于公元前数世纪已经开始用刷牙的方法来清洁牙齿,当时使用的工具十分简单,如杨柳枝。东汉高世安译(公元25年)《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讲到洗浴时所需的七种用具,其中有“六者杨枝”之句,当时杨枝,就是一种将杨枝的一端或两断打扁成刷状制成的牙刷,形如扫帚,以蘸药刷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牙刷的国家,距今1000多年,关于漱口最短也有2000多年了。我国很多地方到现在为止刷牙就是用“漱口”这个词。中国人种植茶树最少有3000年历史,据说还有茶叶最初是用来请口气的,后来人们发现喝茶对身体有益才形成一种饮品。

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宋代,已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来漱口。如果怕清洗不干净,便用手指代替现在的牙刷,再不然,就是先前说的杨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齿。

从古书记载来看,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也有青盐用布或者手指,再不然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用这些蘸了,擦牙齿,然后用清水漱口。

在欧洲,牙刷是由英国皮匠爱迪斯于1780年在伦敦首先发明的。在此之前,欧洲人用布擦洗牙齿,爱迪斯认为用布擦牙效率太低,而且擦不干净,他把鬃毛缚在骨头上,刷牙效果很好,从此改进了欧洲人的刷牙工具,爱迪斯创立的公司至今仍在生产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