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上也要架上劲弩,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到底多喜欢用弩?

春秋中后期,在青铜弩机渐趋常见的带动下,有越来越多的弩可以符合军用标准了,各诸侯国军队也因此开始较多的使用弩。但列国军队开始较大规模地装备弩,则还是要到春秋末战国初。

▲影视剧中的庞涓和孙膑

战国前期的著名军事家孙膑就非常重视弩的应用。《孙膑兵法》经常提及弩:《威王问》一篇里,将“劲弩趋发”列为六种战斗队形的第四种;《八阵》一篇里,又称“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强调在险恶地形中要善于发挥弩的作用;在《兵情》一篇里,更是将士卒与将领的关系,比作矢和弩的关系,说“矢,卒也,弩,将也”。这些记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战国时期战略战术与兵种构成的变化,步弩兵种开始形成。步弩兵种独立编队的出现,一方面是弩兵器的特点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战国时期战争烈度升级、军事水平提高的结果。战争规模的扩大,参战人数的增加,战争持续时间的延长,武器装备的变化,作战形式的丰富,战略战术的复杂化,都促使了新兵种的形成。

战国时期用弩的著名战例,莫过于公元前353年的齐魏桂陵之战,这也正是孙膑所“导演”的军事教育范本式的战役:齐国孙膑利用魏军向来轻视齐军,以及魏将庞涓求胜心切的弱点,以“减灶”之计,制造齐军士气低落、逃兵众多的假象,引诱魏军追击,终将魏军诱入以大量弩兵设置的伏击圈,“万弩齐发”给予魏军重创,迫使庞涓自杀。接着乘胜追击、大破魏军,前后歼敌10万余人,从根本上削弱了魏国的军事实力。除了如此将大量弩兵集中使用的例子之外,在战国时期通常的军队编成中,弩兵的比例也提高了不少。阐述战国晚期军事实践的《六韬》,认为万人之军,至少应配备“戎车四百八十四乘,强弩六千,戟盾二千,矛盾二千,修治攻具,砥砺兵器巧手三百人”,可见当时使用弩箭兵器的士兵在实战中的重要性。

▲现存最早的战国连弩的复原图

另外,战国时期还出现过另一种弩箭兵器应用的思路——在战车上使用劲弩。为了在高速移动中的战车上,也可以像在平地上一样张弦上弩,战车需要牢固地装上两个“弩辄”。有了弩辄紧紧扣住弩弓,站在车厢左侧的弩手便可以用尽全身力量向斜上方拉弦,如身处平地般完成装填。河南洛阳中州路战国中期车马坑就曾经出土过这样载有弩具的战车。但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是陕西西安秦始皇陵西侧铜车马陪葬坑里出土的一具铜弩陪葬品。铜弩架在车厢前左侧的两个长12.3厘米的弩辄之上,亦是一号铜马车的一部分。由于经过研究,发现这辆马车当是按二分之一比例缩小制作的,那么,假使将这件铜弩模型复原,将是一具弩臂长78.4厘米,弩弓长140.4厘米,弩弦长132厘米的劲弩。

▲秦始皇陵一号铜马车,以及车上搭载的铜弩。铜弩包括弩弦在内、所有的部件都是用铜制成的,车厢前左侧的那两个“弩辄”则是银制的。整个铜马车、包括铜弩,都是当时实际存在的御用马车以及车载秦弩的二分之一比例模型,作为明器陪葬始皇帝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肇英。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