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章男开通微博和雷克萨斯国产有关系吗?并无!

日前,丰田汽车掌门人开通微博的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留言关注者甚多,甚至这被猜测是雷克萨斯即将国产的信号,因其在微博认证一栏的描述为“丰田汽车社长,雷克萨斯Master Driver首席试车手”。对此,车业杂谈认为如此猜测可能就是猜测而已,一定程度上讲这更像是一次事件营销,或者说也是车企高管想走近市场的一种表象。

为什么这么说?其一,在开通微博之前,丰田汽车现任社长也有Facebook主页,对志在引领丰田汽车向时尚、新潮转变的丰田章男而言,开通微博、Facebook等象征潮流、引领潮流的的社交媒体账号显然并不奇怪,但借此做一次事件营销倒是不错;其二,国内的汽车高管开通微博也并非是丰田章男首创,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也有微博大号,而借此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感受消费者的真实声音,倒不失一种好的方式。

而至于雷克萨斯是否要国产,车业杂谈认为可以暂时抛开上述事件来看。此前,车业杂谈也曾多次论及雷克萨斯国产与否,此次则想从市场角度再谈些看法。

豪华车市场正在兴起,于车企抢占市场份额考虑,雷克萨斯国产的必要性其实较强。

回想雷克萨斯当初诞生的背景,是因其要在市场需求升级的北美市场抢夺高端份额,这无疑是所有车企开门做生意的基本出发点。2016年,国内豪华车市场迎来井喷,前十豪华品牌均迎上涨,包括BBA及二线众多姗姗来迟的二线豪华品牌;2017年上半年,除奥迪外,前十豪华品牌销量同比亦呈大幅增长。显然,于此时论国内升级的市场需求正在爆发,并不为过,而这也是众多豪华品牌蜂拥而至的核心驱动力。

一定程度上讲,此时的国内豪华车市场释放的需求,犹如当年丰田汽车开创雷克萨斯品牌进军北美市场获取高端市场份额时的情景。只不过,彼时的雷克萨斯之于丰田汽车而言是为破局,而今天的雷克萨斯在国内市场虽以进口引进,却也有一定的销量基础(2016年销量破10万辆,2017年上半年突破6万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北美销量一再超越BBA的雷克萨斯在国内的销量却与早已实现国产化的BBA相去甚远(雷克萨斯2017年上半年销量不足BBA四分之一)。

正如前述,车企开门做生意,哪有看到市场机会、且有能力获取时却不理会的道理。所以,从车企满足市场需求、抢夺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的角度看,雷克萨斯理应有提升销量的想法,而单纯以进口方式引进车型,自然是做不到提升销量、与BBA一较高下的,也即雷克萨斯国产是有必要的。

但雷克萨斯为何迟迟不国产呢?

不国产原因成谜,但这似乎是丰田处事风格的一种体现。

此前,有多种观点来为雷克萨斯不国产辩解,其中有一定说服力的如下。其一,雷克萨斯的品质管控十分严格,国产后有可能导致雷克萨斯素来闻名的高品质形象受损,近来不少微博网友呼吁其不国产的现象也体现了这一点。其二,国产后成本下降,产品价格将会下调,可能影响品牌溢价或与丰田品牌现有车型形成干涉。

针对第一个观点,车业杂谈认为理由并不充分,国产与否与品质保证并不划等号。首先,在早已实现流水化生产的汽车行业,几乎没有像农作物一样品质与地域相关的案例,且任何一个国际化车企都有完善的品质管控标准及制造、配套体系,其完全可以将成熟的体系复制到其他有相应制造能力的区域,比如早已实现国产的BBA及众多二线豪华品牌国产后,也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其品质下降;由此及彼,难道雷克萨斯没有此项能力?其次,近年来,国内汽车制造水平提升、配套体系趋近完善,制造基础也甚好。除非,在雷克萨斯车型制造过程中有不得引入的制造工艺等。

针对第二个观点,车业杂谈认为其亦站不住脚。首先,前有BBA国产的案例,其并没有因国产后使其品牌溢价下滑,况且雷克萨斯并非奢华品牌那般,其品牌溢价虽一定程度上由产品价格体现,但归根结底还是与销量挂钩;与其丧失价格带来的竞争力,还不如忽视一下若有若无的品牌溢价。其次,目前雷克萨斯引进的价格最低车型为CT,也与现有国产的丰田品牌车型形成了较大的区隔,如果有人非要提到皇冠,那么皇冠的销量又有多少呢?

说到这里,车业杂谈私以为,能解释雷克萨斯不国产的原因,于外部可能是找不到了,或许只能关联到丰田汽车的处事风格,那即是其向来追求稳妥,或认为目前国内豪华车市场的需求并不足以让其动心、以进口引进获得的销量已足矣。

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