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最强具装重骑兵,为何在马格尼西亚会战中却被步兵大败?

继业者王国豪华的铁甲重骑兵,在战场的表现其实并不是那么特别出色。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像一些军史专家所谈,“他们也许只是不知道该如何使用他们。”这里最突出的例子也许就是继业者王国中,号称重骑兵最强国的塞琉古王国。他们的安条克三世大帝在公元前190年与罗马共和国进行了一场决战——马格尼西亚会战。

如果有当时的人问:“在著名的马格尼西亚会战中,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千万别把卷镰战车、战象、铁甲具装骑兵这三种昂贵的军种编在一起。”

▲安条克三世

公元前190年这场决定地中海东部霸权的决战,在罗马共和国著名的执政官大小西庇阿兄弟与塞琉古王国大帝安条克三世之间展开。双方都拥有5万军队。安条克三世拥有卷镰战车、战象,以及数量高达数千名的铁甲重骑兵,还有壮观的、延续自亚历山大时代的“银盾长枪步兵方阵”。

会战一开始,安条克三世就亲率右翼的塞琉古重甲骑兵发动的猛烈冲锋,从正面击败了罗马步兵军团的左翼。但之后,塞琉古重甲骑兵却因为追击而失去了宝贵战机。毕竟笨重的具装骑兵去追击敌军,会浪费相当宝贵的时间。更危险的是,这次塞琉古重甲骑兵的追击,将自己的大方阵的右翼,长时间暴露在罗马军团面前。

▲塞琉古大帝安条克三世亲率全具装骑兵攻击罗马军团左翼

而塞琉古军正面镰刀战车冲击,则被经验丰富的罗马同盟军帕加马轻步兵,用弓箭与投石索攻击马匹而轻易破解。受伤的马匹在战场上到处乱撞,罗马军团以灵活组织躲开了混乱镰刀战车的攻击,而安条克三世机动性较差的超大纵深方阵与左翼沉重而宝贵的铁甲具装骑兵,均被战场上到处乱窜的卷镰战车冲乱队形,以至于被罗马军团轻易重创。帕加马骑兵则无情地追杀着塞琉古左翼昂贵而撤退缓慢的具装骑兵(自从安条克三世的教训后,未来的大规模战场上已经罕见卷镰战车)。

接着,罗马军团从侧翼攻击失去骑兵掩护的塞琉古大方阵。罗马人用标枪向密集方阵投掷,被大方阵以密如林的枪阵所阻挡。

塞琉古方阵,特别是其中精锐“银盾长枪兵”,以过人的纪律忍受着伤亡,并希望保持队形撤退。但经过迦太基战争洗礼的,身经百战的罗马军团很快找到了对手的命门。他们转而向塞琉古大方阵中央的战象投掷标枪和射箭。这些巨兽很快发了狂,在塞琉古大方阵中乱踩乱踏,将密集的方阵踏得支离破碎。这时候罗马军团再发动总攻击,塞琉古全军崩溃。有趣的是,当时安条克三世还率领塞琉古重骑兵在右翼忘我地追击,不知道这场决定性的会战胜负已分。

这场会战虽然按李维的罗马古代资料统计,罗马仅损失了349人,但现代学者经过整理认为,罗马军团与盟军伤亡达到5000。当然,塞琉古王国则损失了10000人(来自现代历史学家资料,古典资料是50000人)。这场战争之后,昔日的继业者强国塞琉古遭到严重削弱,而罗马的地中海霸权进一步确立。

▲塞琉古王国的重装步兵及战象

安条克三世在军事才能上逊色于亚历山大大帝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也许不应该太苛责这位塞琉古大帝。虽然他似乎很喜欢将铁甲重骑兵当轻骑兵来用并进行追击,但毕竟在他统治期间,铁甲具装骑兵是个新事物。他希望他手中的重量级武器——铁甲重骑兵、战象和卷镰战车能够配合作战,但缺乏合适的办法。其实之后铁甲重骑兵在帕提亚、波斯萨珊、东罗马帝国手中大放光彩,正是不断从前人的战场失误中寻找经验教训,从而得到到相对最佳的战术。

从当时的历史进程角度看来,在各继业者王国在长期的互相战争中彼此削弱之时,新的势力—罗马共和国却在亚平宁半岛的中部逐渐崛起。罗马一系列与周遭敌人的无数次战争,逐步从防御转向进攻,变得越来越强大,并开始急速扩张。罗马人通过“希腊战争”,统一了整个意大利;通过“布匿战争”,消灭了强力的北非劲敌迦太基。这时候的罗马,已经超越了各继业者王国。

罗马人没有停止向东扩张的脚步,终于开始进攻各继业者王国。他们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攻占了希腊与马其顿的领土,并通过与塞琉古王国的叙利亚战争,吞并了小亚细亚。

但罗马共和国的无数胜利并未让重骑兵得到充分地发展,罗马的胜利是在一个以重步兵为核心的,比马其顿方阵更灵活的新军事组织“军团”下完成的。罗马骑兵仅是其中的辅助,或是罗马共和国直接依靠与军事同样强大的外交能力,促使外族骑兵协同。罗马在未来的四个世纪启动了一个步兵的黄金时代。但相反,罗马来自各方的一些强劲的敌人,却让重骑兵在公元前4世纪-公元2世纪之间又有了可观的进步。他们有时也会让横行天下的罗马军团遭到一些惨重的失败。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龙语者。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