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轻重现象是什么?

1、中国教育存在的轻重现象是我们国家所特有的,在这些轻重现象中,重视现象无可厚非,但就是这个重视现象才使得另一个轻视现象更加令人担忧,重视很好,但对相反的一面不该轻视,一轻视就显得教育的不合理,在这种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下造就出来的人才就显得有点畸形,下面就把这些教育中的轻重现象一一述说。


2、第一种轻重现象:重智育轻德育。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存在着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这种倾向形成的根本原因很明显:是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我们已经步入新的世纪,全世界面临的首位挑战就是人才教育竞争。那么什么样的人叫人才呢?中国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认为,人与才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人是人又是才,这样的人才是人才,有的人是人但没有才,不能叫人才,有的人有才但不是人,这样的人更不能叫人才,越是有才不是人的人危害越大。常言说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作为教师要牢记“立世德为首“的思想观念,重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力争让孩子们变成既是人又是才的栋梁之才,坚决杜绝那种有才不是人的人出现于社会。

很长时间以来,学校就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上,这个教学质量专指的的就是升学率,而用于品德教育和研究的时间很少,重智育投入,缺乏对孩子品德的关心,孩子即使道德败坏,但只要成绩好也不影响升入高校,造成了成绩优则仕,专而不红,学生道德水准下降,远远不能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出国留学生学成之后留恋国外高水平的生活而不思报国,留在国外,这种现象就是我国重智轻德的严重后果。

要转变目前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的现象,首先要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让教师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才素质,而不是为了应试。其次要转变德育观念,摆正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要知道成功的德育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就能促进智育的发展,培养出立志报国的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再次还要转变德育的教育形式,转变简单乏味的理论说教为生动活泼深入人心的具体感悟,让高尚的情操变成生动的故事来感染学生的灵魂,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3、第二种轻重现象:重安全教育,轻教学质量。现在,在我们国家学校教育最重视的就是学生的安全状况,只要学生在学校安安全全不出事故,那教师、领导就万事大吉,至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状况,品德状况,能力发展他们不去关心,家长对这些内容似乎也不太关注,现在孩子少,在每个家庭都是宝贝,如果孩子在学校出了安全事故,别管事故的责任在于谁那学校可就是犯了滔天大罪,老师就是罪魁祸首,教育领导为了自己的官位和息事宁人也都是处罚教师,使得教师成为教育事故的底层受害者。

安全教育是有形的可见的,而教学质量却是无形的,不测不知的,并且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见效果的。从实质上讲重安全教育,轻教学质量也迎合了教育领导的官本位思想,只要不出事就是好领导,难怪有些领导抓安全教育总是妙招百出,报表,填表,作报告,各种活动应运而生。

学生呢,各种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一律停止,为什么呢?为学生安全考虑呀,大有因噎废食之势,学生的各种活动都取消了,就只有坐在教室了读书的份儿了,难怪中国学校对学生像监狱,真是呀。

4、第三种轻重现象: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学生学习知识似乎好像是教师的专门任务,其实这样理解不妥。试想学生学习了知识干什么,是为了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能力才应该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目前的学校教育存在着这样一个失误:只重视对学生传授知识,把学生当成成知识的行囊,装的越多越好,殊不知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在处理问题时用不上岂不是白搭,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能力强,思维敏捷,灵活,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多,学生的素质也就提高了。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创造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在社会上生活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只是抄袭。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这块阵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

究其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以为是教师的功利主义思想在作怪。知识的掌握是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一问便知,而能力却是隐形的东西,不通过具体事例很难看出来,所以教师就把学生知识的掌握当成了重点,时间一长就形成了这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了。

5、第四种轻重现象:重教法轻学法。这种现象的产生应该归罪于统领了中国教育几十年的教学大纲,因为教学大纲中只有教法指导的要求,根本没有学生学法指导的要求,这是由于主体地位的错位而产生的。新的课程改革端正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当然得注意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即学法指导。但新课改还没有深入到教师的思想,所以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学法,不能仅仅满足让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完成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实际上教法与学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教法离不开学法,教法只有在相应的恰当的学法配合下,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教法应包括引导学生学习的学法,学法的指导应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教师教的得法学生学的对头,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教法中没有指导学生学习的内容,那他的叫法就是空泛的,教学效果必受影响。

相应的,凡是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都是善于学习,学习得法的学生。因为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巩固学习效果,如果学生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他的学习生活以及走上社会都将是受益无穷的。

6、第五种轻重现象: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特征,同时它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最直接最有

的途径,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这无可非议。但目前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们普遍认为,要学习就得上课,也只有上课才是学习,而其他的一切活动都不是学习。其实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最好的辅助形式,它和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生动活泼的让学生乐于接受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增加学生能力训练的机会,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课外活动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一种手段。如果学生学习只限于每天几小时的课堂教学,学生掌握的知识就很有限,能力训练的机会就少得多。古语说学以致用,即是说学是为了应用,课外活动就是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所以应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多有开眼界、练能力、激兴趣、染情操的机会。

教师认识的偏差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所以转变教师认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既重视课堂教学,又不看轻课外活动,使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素质。